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小麦新品种洛麦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麦一号(原名洛阳8716)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7年采用太谷核不育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1997~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组区试,2000—2002年参加河南省晚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02年8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几年来,在各级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示范中,洛麦一号不仅高产稳产、穗大粒多、长相清秀、抗病耐热,而且内在品质优良。是一个理想的适应水肥地中晚茬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2.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进行高产稳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对照高,稳定性顺序为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佃庄9433>浚旱1号>豫麦2号>商5283>金麦6号>洛麦9775>周麦18,即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的丰产稳产性较好;结合抗旱性分析,洛旱6号和科旱1号的抗旱性较好,是目前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上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稳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产3因素中有效穗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栽培措施,使小麦品种达到理想穗数,是保证旱地品种取得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洛旱2号是河南省洛阳市农科所1990年用洛阳78(111)做母本、晋麦33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连续多年运用水旱交叉选择鉴定方法,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1995年出圃,2000年被河南省农科院列为重点示范推广项目。2001年8月通过河  相似文献   
54.
黄淮旱作麦区主栽小麦品种需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黄淮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选取黄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作小麦品种,对其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需水特性、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洛旱6号最高,为1.31kg/m3;洛旱6号、晋麦47不灌水的条件下能取得较高产量,洛旱7号在灌1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55.
不同播期洛旱7号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地小麦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用Logistic方程y=k/(1+e(a-bx))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洛旱7号在不同播期下的灌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洛早7号籽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 方程生长曲线,各个播期的洛早7号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方程中各参数因播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灌浆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从而使粒重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上洛旱7号应当适时旱播,可以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为洛旱7号的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6.
北方冬小麦品种(系)节水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中国北方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产量、收获指数、WUE、抗旱指数、冠层温度等指标和一些农艺性状的测定与分析,以评价参试品种的节水抗旱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参试品种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参试品种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产量增加幅度也不尽相同。充分灌溉、自然降水与干旱胁迫处理洛旱6号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 316.20 kg·hm~(-2)、2 538.75 kg·hm~(-2)、1 119.75 kg·hm~(-2)。充分灌溉处理周麦24对水分最为敏感,产量较自然降水处理增加44.12%;自然降水处理开麦20对水分最敏感,产量较干旱胁迫处理增加201.47%。通过产量、抗旱指数与灌浆期的冠层温度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产量与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相关系数最高为-0.908。抗旱指数与灌浆后期的冠层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453,与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2、-0.366。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小麦抗旱性鉴定体系。[方法]2006-2007年有针对性地选择36份抗旱性不同的小麦材料,通过利用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体系规范(GBT21127-2007)进行抗旱性鉴定分类分级,同时利用FOSSNIRSystems5000型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全光谱分析仪),对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样品进行光谱采集,并建立预测回归方程。[结果]经过建库和验证,初步得到判别方程。经比较,水分胁迫下的方程参数RSQ(检验决定系数)=0.8460、I-VR(交互检验决定系数)=0.7818,品种的抗旱性和光谱特征的一致性较好,小麦籽粒近红外慢反射光谱与小麦的抗旱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扫描小麦籽粒样品建立一套简单、快速、无损的小麦抗旱性鉴定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豫西不同栽培环境对优质小麦品系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豫西不同栽培环境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选取洛阳农林科学院育成的7个半冬性优质小麦品系‘HPG127’‘HPG164’‘HPG165’‘HPG167’‘HPG513’‘HPG542’‘HPG521’和2个优质对照品种‘豫麦34’和‘藁麦8901’,在洛阳农林科学院3种栽培环境(旱薄地、旱肥地和水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统一收获其籽粒进行品质相关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体积质量、总湿面筋、总干面筋和粗蛋白质量分数这4个性状在不同栽培环境下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高肥力能降低小麦体积质量,灌水会稀释粗蛋白质量分数,水地栽培环境中面筋含量最低。对变异系数最大的稳定时间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品种(系)稳定时间变化趋势在3种栽培环境下不尽相同,旱肥地能增加大部分品种(系)的稳定时间,个别品种(系)在水地环境下稳定时间最长。综上所述,豫西地区优质小麦的栽培可通过控制灌水和施肥来保证小麦的面筋和粗蛋白含量,并结合具体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栽培环境以实现对品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9.
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及其形态持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8a对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经验,提出在区域化试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田间直接鉴定与干旱棚鉴定、实验室鉴定相结合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并归纳出一套以抗旱性指数为主,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敏感系数等形态指标及极限活力、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体系,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同时对旱地小麦品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特征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
洛旱7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而成旱地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详细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