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4年秋季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用不同放牧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分别按30%、20%和50%的比例混合组成日粮,饲喂12只(39±2.1 kg)2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试验分2个组,投喂胶囊组9只羊,每只羊投喂1粒QSM胶囊,对照组3只羊不投喂;试验期14 d内每天记录绵羊实际牧草采食量和排粪量,并收集牧草样品在45℃烘箱中烘干;粪便样品连续收集7 d,分别在45℃烘干和冷冻;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便样品中链烷含量,计算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牧草链烷含量存在物种间差异,绵羊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与链烷长度存在线性增加关系,烘干处理粪样的链烷回收率高于冷冻干燥处理的回收率,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投喂QSM胶囊不会影响其他链烷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2.
间作是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种植模式。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变革、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苜蓿在间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综述了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主要间作技术及效益,并对苜蓿间作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为了进一步了解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病原菌对苜蓿的致病性,本研究以苜蓿根腐病病原BF1(Fusarium equiseti)、BF28(F.oxysporum)、BF36-2(F.solani)三种镰孢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观测菌落的外观特征与产孢量,并对WL343、金皇后、阿尔冈金、WL525四个苜蓿品种以菌液...  相似文献   
34.
PEG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种牧草饲料作物(草木樨、紫花苜蓿、鲁梅克斯、菊苣、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0%、15%、20%、25%、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抗旱指数4项指标。结果表明:PEG浓度对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有极显著影响(p<0.01),牧草种类间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浓度PEG(5%~15%)对鲁梅克斯、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和高丹草抗旱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剧,4项指标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牧草饲料作物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为:高丹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草木樨>菊苣。  相似文献   
35.
饱和链烷技术在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家畜食性和食量常规评定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利用植物表皮蜡质中的饱和链烷(n-alkane)对食草动物食性食量进行了研究,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许多优点。文中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外饱和链烷技术在评价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对河北坝上地区天然草地豆科植物区系特征及器官形态分异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生豆科植物有14属41种,少种属、单种属居多;植物区系组成有6个分布区类型及4个变型,温带性质明显;优势生活型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7.
添加剂和混合比例对裸燕麦和紫花苜蓿混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添加剂和不同混合比例对裸燕麦和紫花苜蓿混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为开展牧草混播及调制高质量的混合青贮饲料提供参考。以裸燕麦和紫花苜蓿为原料,按质量比1∶1、2∶1和1∶2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加入0.4% 甲酸(formic acid,FA)或2%蔗糖(sucrose,S),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裸燕麦与苜蓿混合比例为2∶1时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上均优于其余2种混合比例,添加0.4%甲酸或者2%蔗糖,感官评定为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裸燕麦比例增加而不同程度提高。其中,pH值随裸燕麦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裸燕麦与苜蓿混合比例在2∶1时,添加2%蔗糖组乳酸(lactic acid,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0.4%甲酸处理组(P<0.05),且与另外2种混合比例的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此混合比例下添加0.4%甲酸处理组pH值和氨态氮/总氮(AN/TN)较低,乙酸(acetic acid,AA)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FA,TVFAs)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LA/AA)较高,丙酸(propionic acid,PA)和丁酸(butyrate acid,BA)含量极低未检出,V-Score评分最高,总体发酵品质最佳。随苜蓿比例增加,混贮饲料CP含量提高,纤维组分(NDF、ADF和HC)含量降低,青贮饲料养分更加均衡,但添加剂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影响不大。裸燕麦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可形成养分互补,提高营养价值;加入适量甲酸或蔗糖有助于抑制不良发酵,提高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8.
论述了河北省坝上地区天然草地16科23属31种有毒有害植物的生境、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 家畜误食后的中毒症状、中毒后的解毒方法及其利用价值,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