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农学   68篇
  13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5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几年生物防治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发展很快,在植物抗性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的鉴定与分离、真菌酶抑制剂、抗真菌蛋白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抗真菌蛋白方面, 报道最多的是几丁质酶,它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从而破坏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链霉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抗生素和几丁质酶生产菌,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木聚糖酶等,以分解和利用土壤环境中的多种有机质。本试验建立的PCR分子检测方法,可以从土壤细菌中直接筛选产生几丁质酶的链霉菌菌株,发掘几丁质酶资源。在此基础上克隆了一株链霉菌菌株的几丁质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2.
1999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国际通用的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和辅助鉴别寄主分析了来自1999年我国不同地区小麦叶锈菌的毒性基因,479个叶锈菌株共划分为162个毒性类型,其中23个为主要毒性类型.毒性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FHB、PHT、FHG、THT,它们对抗叶锈基因Lr2a、Lr2b、Lr3、Lr10、Lr14b、Lr16、 Lr26的平均毒性频率高于80%,而对Lr3ka、Lr25、Lr19、Lr24、Lr30、Lr15、Lr35的平均毒性频率低于30%;发现对Lr35有毒力的菌株,出现频率为1.04%;至今尚未发现对Lr38、Lr45抗性基因有毒力的菌株.研究同时发现,不同地区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类型不同,毒性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Lr9、Lr15、Lr19、Lr24、Lr35、Lr38、Lr45为小麦抗叶锈育种可利用的有效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53.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很强拮抗作用的生防链霉菌,本文对该菌株在燕麦液体培养基、改良4号培养基和MM培养基中的发酵粗提抗生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液体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大,萃取获得的粗提抗生素较多,是理想的发酵培养基。薄层分析表明,甲醇∶氯仿为1∶6时是抗生素的最佳层析展开剂,层析可获得7个活性组分,其中组分Ⅲ、Ⅳ、Ⅶ对马铃薯疮痂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另外,组分Ⅶ还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4.
为获得Lr38的抗病类似物质,寻找与抗病基因表达相关的目的片段.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含亮氨酸重复)类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应用RGA技术在小麦的未知基因cDNA中扩增和分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从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中获得了9个小麦抗病基因同源片段D-8、A-5、B-20、C-6、F-16、A-4、B-9、C-4和D-12.经BLASTp分析,9个片段都含有NB-ARC保守结构域,其中D-8、A-5、B-20、C-6、A-4、B-9、C-4和D-12与已知抗病基因的相应区域相一致,具有抗病基因NBS特征结构域激酶2a(Kinase-2a)、激酶3a(Kinase-3a)和疏水结构域(HD).片段D-8、A-5、B-20、C-6、A-4、B-9、C-4和D-12可能与抗病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5.
小麦抗源兴资9104抗条锈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和基因推导法相结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小麦优良抗病种质兴资9104进行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兴资9104至少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和1对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分别控制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17号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条中32号的成株期抗性。兴资9104可能携带有YrSK基因。建议在小麦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156.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番茄土壤、根、叶片和花样本共96份,经平板法和叶盘法两步分离,获得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12株。根据抑菌圈法测定,拮抗细菌对灰霉菌的拮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其中B21菌株抑菌圈直径达35mm,拮抗性最强最稳定。温室试验表明:B21悬浮液和10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叶片的防效分别为98.68%和98.03%,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4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  相似文献   
157.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前后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使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两种小麦材料近等基凶系TcLrl9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 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了苗期接种叶锈菌生理品种THlTr前后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60对选扩引物对接种前后的小麦DNA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共得到3 554个片段.其中998个片段是两种甲基化模式中的一种,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的甲基化水平约为28.1%.在所有的引物中,并没有直接分离得到接菌前后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初步表明,叶锈菌可能并没有诱导植物基因组DNA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158.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35的RG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等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对小麦全套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RGA分析。引物对Pto-kin1IN/XLRR-INV1从近等基因系TeLr35中扩增获得一条747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小麦基因片段Triticum urartu clone BAC 210J24,Triticum monococcum DV92的BAC克隆231A16等具有较高同源性,为Lr35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33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Lr19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i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在世界各地产麦区均有发生。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抗叶锈性基因,自1966年首次将该基因从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转到普通小麦中,至今仍是一个应用潜力很大的抗病基因。本研究利用以PCR为基础的STS技术对以春小麦Thatcher为背景的50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和TcLr19与Thatcher杂交F2小麦进行检测,并对33个小麦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鉴定,结果如下:(1)对以春小麦Thatcher为背景的50个近等基因系材料和TcLr19×ThatcherF2代小麦进行PCR-STS检测,扩增结果表明在50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仅有TcLr19中出现一条130bp的DNA条带,STSLr19130标记在其他49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未检测到Lr19基因;F2代中表现感病的植株没有130bp的DNA片段,表现抗病的植株有130bp的DNA条带;重复两次结果相同,进一步证明了与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共分离的STS标记的稳定可靠。(2)利用以PCR为基础的STSLr19...  相似文献   
160.
来源于长穗偃麦草的基因Lr24对小麦叶锈病具有很高的抗性, 本研究旨在开发用于Lr24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新的分子标记。从定位于小麦3D染色体的22对SSR、EST-SSR引物中筛选出4对揭示TcLr24多态性的引物, 用468株F2抗感群体对这4对引物进一步检测, 得到1个与Lr24共分离的EST-SSR标记Xcwem17。对该标记进行测序, 并设计了STS引物。用该STS引物及已知的Lr24 SCAR引物对试验群体进行验证, 两对引物在该F2群体中均表现共分离, 且Xcwem17可在TcLr24单基因系和已知含Lr24的农家品种泰山1号中可扩增出180 bp单一条带, 感病对照及其余7个近等基因系无扩增。该EST-SSR标记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