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了解黄河沿岸榆林地区枣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状况,采用水合热法测定了佳县和清涧两地枣园中表层土壤(0~20 cm)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佳县小会坪和清洞王家河枣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9.586g/kg和7.267 g/kg,两地均属于有机质含量偏低地,佳县小会坪有机质含量较清涧王家河稍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的含量逐渐减少.为陕北枣园的科学施肥和养分管理提供了一定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为明确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种植甘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3个盐分梯度的盐碱土上进行甘薯栽培试验,研究甘薯在不同盐分土壤下生长性状的差异以及甘薯种植对土壤盐分、养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甘薯生长受到抑制,但在2.0~3.1 g·kg-1土壤盐分水平下,甘薯生长性状与1.0~2.0 g·kg-1盐分下差异不显著,说明甘薯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3.1~4.8 g·kg-1土壤盐分下甘薯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下降,说明甘薯已受到严重的盐胁迫。随着甘薯生长进程,土壤盐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0~2.0、2.0~3.1 g·kg-1盐分的土壤的呼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甘薯收获后,其土壤呼吸强度依然高于甘薯种植前。在甘薯生长期内,土壤全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土壤全钾含量先降后升。土壤盐分越大,土壤微生物碳含量越低,随着甘薯生长进程,1.0~2.0、2.0~3.1 g·kg-1土壤盐分下,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甘薯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苏北沿海滩涂上种植甘薯可降低土壤盐分,促进微生物繁殖,提高土壤养分,尤以对盐分含量为1.0~2.0、2.0~3.1 g·kg-1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不同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色期和干筋期的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当降低风机转速能够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24.
为明确海水灌溉下北美海蓬子盐肥耦合效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滨海海口闸淮河入海口实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适当浓度的氮肥、磷肥均能提高海水灌溉下北美海蓬子的鲜菜(可食茎枝)产量,施氮量75 kg/hm2、150 kg/hm2处理与不施氮相比,北美海蓬子鲜菜产量分别提高了10.2%、30.6%,施磷(P2O5)量30kg/hm2、60 kg/hm2处理与不施磷相比,鲜菜产量分别提高了12.5%、25.9%;施氮量225 kg/hm2或施磷量90kg/hm2处理,鲜菜产量开始下降.交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北美海蓬子菜用产量的优化组合是50%海水+150kg/hm2氮肥+60 kg/hm2磷肥.(2)在海水灌溉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海蓬子维生素C含量,增施磷肥效果不明显.(3)通过拟合海水浓度、氮磷施用量和鲜菜产量的肥效方程,得出鲜菜产量的理论最高值为14 004.4 kg/hm2,此时海水浓度为60%,施氮量为135.77 kg/hm2,施磷量为78.11 kg/hm2;维生素C含量理论最高值为0.763 mg/g,此时海水浓度为55%,施氮量为174.19 kg/hm2,施磷量为69.25 kg/hm2.  相似文献   
125.
以不同香型烤烟C3F烟叶为材科,采用GC/MS方法,分析比较了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形成的各种香气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中同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但是金合欢基丙酮A、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等物质在三者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清香型烤烟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与香韵呈显著正相关,芳樟醇、金合欢基丙酮和类胡萝卜素总量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中间型烤烟中,浓度与芳樟醇、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浓香型烤烟中,多数物质与各评吸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6.
概括了近年来关于马齿苋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利用价值及耐盐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马齿苋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7.
氮、磷肥对苏北沿海滩涂海滨锦葵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滨锦葵为材料,在沿海滩涂上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与施磷水平(0、30、60、90kg/hm2)对海滨锦葵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肥对海滨锦葵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N2(75kg/hm2)-N4(225kg/hm2)、P2(30kg/hm2)-P4(90kg/...  相似文献   
128.
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与新疆春小麦匀播技术配套的适宜灌水量,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4号为材料,进行二因素盆栽试验,设置匀播(U)和条播(D)2种播种方式,以及W75(拔节水)、W150(拔节水+扬花水)、W225(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和W300(起身水+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4个不同灌溉水平(每次灌水量75mm),研究了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促进了小麦出苗20d后的分蘖,增加了有效分蘖,其中W75、W150、W225和W300条件下,匀播小麦的穗数分别提高25.62%、41.79%、43.39%、46.10%,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20.15%、30.15%、30.68%、33.63%;匀播提高了小麦旗叶、倒二叶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增强了群体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且匀播方式下增大灌水量更有利于延长小麦叶片的功能期;匀播促进了小麦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的转运,有利于产量形成;在W75、W150、W225、W300条件下,匀播小麦产量较条播分别提高2.76%、4.41%、3.77%和3.42%,两种播种方式下W225处理产量均最大。因此,匀播方式下W225灌水模式最有利于春小麦生长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129.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  相似文献   
130.
上海地区蕹菜白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安全蕹菜的生产,通过整理、汇总历史资料和病菌接种试验,总结出蕹菜白锈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的气象要素、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要点,摸索出最佳防治适期为三叶一心期,筛选出防治效果稳定、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用药品种与使用浓度。该技术应用于指导田间生产,全年防治面积减少70%,蕹菜增产、增效1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