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1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的4个水稻品种(系)中,取食辽粳454的稻水象甲α-NA羧酸酯酶活性最高(1.20μmol/mg?min),是取食T03的4.65倍。β-NA羧酸酯酶活性以取食辽粳294的稻水象甲最高(2.11μmol/mg?min),是取食T03的4.48倍。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第1,2代玉米螟各虫态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率的连续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玉米螟各代的虫量基数只是影响当代发生程度的因素之一,并不能决定发生程度。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当代发生数量呈正相关,与田间落卵量关系更为密切,与发生时期关系不大。发生数理与发生历期呈正相关,第1,2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表现为间断性和相对独立性。第2代玉米螟的田间产卵量是第1代玉米螟的3.75~7.1倍,造成玉米被害率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23.
分子生物学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研究的发展,昆虫系统学科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描述了分子生物学在昆虫系统学中的应用及昆虫分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4.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香蕉灰纹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菌株对香蕉灰纹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得到一株抑菌效果良好的共生菌菌株0385D,抑菌圈平均半径为17.33 mm,并对高毒力菌株的抗逆性(包括不同温度、紫外照射)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共生菌菌株0385D在50℃下处理60 min和100℃10 min,其抑菌活性依旧很高;18W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共生菌0385D的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以水稻-水稻负泥虫为研究模式,通过测定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情况下水稻植株体内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时间变化,分析寒地水稻抗虫、感虫品种对水稻负泥虫为害胁迫下的应答能力及其与机械损伤的异同。结果表明,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水稻抗虫和感虫品种植株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比对照无损伤的降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该研究为水稻负泥虫抗、耐品种的筛选以及水稻负泥虫胁迫下水稻的生理应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昆虫病原线虫(S.feltiaeOtio)对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幼虫的致死中量(LC50,LC90)和致死中时间(LT50,LT90),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TDM模型以及LC50、LC90与LT50、LT90。S.feltiaeOtio对于稻水象甲幼虫剂量效应β值为1.22,在接种后第3~12d,S.feltiaeOtio不同时间段的LC50分别为115.57×106、30.48×106、12.60×106、7.27×106、3.14×106IJ/m2;不同时间段的LC90分别为1123.03×106、296.23×106、122.48×106、70.69×106、30.52×106IJ/m2。在0.1×106~0.8×106IJ/m2的浓度范围内,LT50的估计值范围为3.41~1.26d;同样,模型还给出3个高浓度处理的LT90值,即在0.4×106~1.6×106IJ/m2的浓度范围内,LT50的估计值范围为4.73~2.75d。  相似文献   
28.
RNA干扰是指外源双链RNA进入细胞以后引起的与其同源mRNA特异性降解的现象,它参与真核生物抵抗病毒侵染,阻断转座子的异常活动,调控基因表达,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通过介绍RNA干扰技术的发现过程,探讨该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进而提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在室内用生测法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MON810和Bt11小苗和心叶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初孵幼虫以及玉米叶片对暴食期4龄和5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2种Bt玉米小苗及心叶对粘虫初孵幼虫都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取食MON810和Bt11小苗的粘虫初孵幼虫第1 天的存活率分别为69.44%和86.11%,到第3 天时,取食Bt11小苗的幼虫全部死亡,此时取食MON810小苗的幼虫存活率仅为4.17%,到第7 天全部死亡,而此时在各自相对应的对照玉米DK647和NX4906小苗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1.66%和88.89%.取食MON810和Bt11心叶的粘虫初孵幼虫第2 天时幼虫存活率急剧下降,分别为13.89%和19.45%,到第7 天时,取食两种Bt玉米心叶的初孵幼虫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心叶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4.45%和97.22%,差异极显著.两种Bt玉米对粘虫4龄幼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取食的第11天 4龄幼虫全部死亡,对照幼虫存活率均为100%;在Bt11和MON810叶片上取食的粘虫5龄幼虫也不能存活,分别在取食的第11天和12天全部死亡,对照存活率分别为96.00%和98.00%,差异极显著.表明Bt玉米对粘虫初孵幼虫和暴食期的4龄和5龄粘虫都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东北地区玉米种衣剂活性成分选择及其应用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衣剂的活性成分依据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模式特点、不同区域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气候变化特征,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复配,达到对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未来的新型种衣剂还需要操作简单、精准施药、缓释成膜性好、使用安全,同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