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9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林业   587篇
农学   899篇
基础科学   531篇
  993篇
综合类   1553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272篇
畜牧兽医   792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4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8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 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给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甜叶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种质材料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下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不同。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仅IS-1在T3(停止灌溉15天)略有上升;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出现较平稳的显著增加;IS-1和AL-4叶片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先降低后升高,而QF-1、‘青甜杂4’及JD-1叶片MDA的含量持续升高;SOD与P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单株干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同处理中不同材料的相同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说明其抗旱能力不同:其中IS-1最强,QF-1最弱,其他3份材料的抗旱性顺序分别为:AL-4>‘青甜杂4’>JD-1。  相似文献   
993.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拮抗细菌bio-2(Bacillus subtilis)经发酵、离心、硫酸铵沉淀、浓缩和过滤,获得蛋白粗提物;将蛋白粗提物经60C、80℃、100℃、120℃处理后测定其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蛋白粗提物经60℃和80℃处理后,其活性并没有明显降低,经100%处理后,其活性显著下降,而经120℃处理后,蛋白粗提...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胶合板出口美国遭遇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林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出口份额的提高, 中国林业企业遭遇越来越多的出口贸易壁垒, 尤其是在作为我国胶合板出口第1大市场的美国。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甚至严重威胁一部分企业的生存。文中利用量化分析工具测算出, 在美国消费者偏好中国胶合板产品的情况下, 中国胶合板面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相当于150%到580%的从价关税税率。面对严峻的形势, 我国企业应在提高自身国际竞争能力的同时,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并着力开拓新市场。  相似文献   
996.
997.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 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俊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52-155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11-805的矮秆特性主要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3个群体F2代株高分离出矮秆、半矮秆、高秆3个类型,其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结果表明,11-805的矮秆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受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正反交F1代平均株高降幅为16.07%和15.67%,可以表明矮秆糯小麦11-805具有明显降低株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8.
油松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粒酶具有修复延伸端粒的功能,对于维持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因此对其活性的测定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摸索实验,将常用于动物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运用到对植物材料的检测中来,对北方常见木本植物油松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测定。基于TRAP法的原理,对体外延伸、引物选择、退火温度、电泳检测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油松端粒酶活性测定的最佳体外延伸条件为30℃延伸1 h,最适前导链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为TS21和ACX,PCR退火温度为61.8℃,电泳检测使用Gene Finder核酸染料染色效果更好,建立了一种有效测定木本植物油松松针叶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最终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1000.
西北地区芝麻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西北地区在芝麻生殖生长阶段干旱胁迫条件对资源的影响,为我国抗旱品种改良提供亲本,本试验选择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为试验点,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的14 个抗旱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芝麻生殖生长阶段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调查生育期、出苗率、存活率、株高、叶片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条件下,晋芝1 号、晋芝2 号生殖生长期长,为59 天;幼苗存活率高,为96.6%~100%;株型高大,分别为179.1cm、149.16cm;叶片多,分别为78.3 个、74.8 个;生物产量高,鲜重分别为8.23g、7.61g;干重分别为7.54g、6.82g;经济产量高,晋芝2 号127.50g,晋芝1 号80.0g。表明干旱胁迫不利于芝麻的生长,参试材料中晋芝1 号、晋芝2 号抗旱能力强,可以作为抗旱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和遗传研究的核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