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重要举措,也是利国利民重要战略。吉林市作为东北重要老工业基地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中药资源充足,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本文以从吉林市中药材采纳也扶贫现状出发,分析吉林市产业扶贫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图为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以应用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与方向。确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以应用导向实践教学模式为实验室——教学基地——企事业单位的"三位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33.
为了证实生物菌剂对药用植物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药用植物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本文归纳了大量现有的实验数据及结论,总结出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植物本身及其土壤都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随着曲靖市红提葡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病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为了明确葡萄病害虫种类、危害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定点调查为主、辅以普查的方法,发现曲靖市葡萄主要病害是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是蚜虫、蓟马。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创造利于植株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植株抗性为基础,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控。在使用药剂防控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植株生物体量的变化适当调整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35.
进行600 g/L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黄曲条跳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0 g/L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和地下害虫,拌种剂量以15 mL/kg为宜,播后5、10 d防效均在90%以上,播后15 d防效仍然达到86.81%。  相似文献   
36.
以南粳44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与生物有机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密度条件下,水稻产量随着生物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条件下,产量随着生物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低、中肥用量条件下,产量随着水稻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肥条件下,产量随着水稻栽插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9个密度与肥分组合中,以中密度、高肥组合的产量最高,为9 675.15 kg/hm2。但是从减少经济投入、提高产量角度来分析,以中密度、中肥组合较为适宜,其产量为9 675.15 kg/hm2。  相似文献   
37.
应用连江县湿地松人工林样木的地径、胸径、树高测定数据,建立以地径为辅助因子的胸径、树高预估模型,经检验平均系统误差小于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在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国外对保鲜香菇独特的口感风味和食疗效果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保鲜香菇的销势看好,前景乐观。随着保鲜香菇出口数量急剧上升,其质量的控制亦引起广泛关注。且自1996年起,海关及各进出口检验部门加大对涉及安全、卫生商品的检验力度。多产优质菇,多出口优质菇,提高中国香菇的信誉,争取高效益,是摆在菇农和检验部门的首要任务。为最大限度地保留产品的自然色泽、外形、盖滑柄脆的口感,  相似文献   
39.
茶材小蠹是危害南亚热带水果荔枝、龙眼主干、主枝和秋梢结果母枝的最危险害虫。该虫钻蛀2~3年生枝条、树干 ,甚至茎基部 ,侵入孔狭小 ,世代重叠 ,防治难度极大。应用16%虫线清乳油400倍液防治茶材小蠹扬飞期成虫 ,药后10d防效达93.2% ;采用茎基打孔注药防治囊害树 ,果树治愈率达94.4%以上 ,可控制茶材小蠹的危害 ,达到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40.
出口食荚豌豆的栽培与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曦  李荣 《长江蔬菜》1998,(8):3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