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感病枣树发育滞缓,枝叶萎缩,常导致整株或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笔者于2004~2005年在陕西吴堡县丁家湾乡一步焉村和薛下村乡东王家山村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总结出枣疯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病害症状枣疯病呈现典型的黄化丛枝型病症,病原菌是一种类菌质体(M LO),广泛存在于寄主的筛管和伴胞中,通过胞间连丝沟通传染,一般先在个别枝条或枣股上发病,而后扩散到全株。枣树发病后正常生理紊乱,植株体内源激素平衡失调,树体生长不良,分生细胞组织被破坏,大量营养被消耗,最终出现叶片黄化、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气候生态的立体多样性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是一条成功的高效途径。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质量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简要阐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纯度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秧龄和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该品种在保山市适宜区种植的最佳秧龄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秧龄、密度及秧龄与密度的互作均达极显著差异.以秧龄30天、密度30.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以秧龄45天、密度22.52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效穗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随秧龄的增大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对保粳杂2号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其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穗长(0.458 2)、有效穗(0.198 5)、穗实粒数(0.183 5)、茎蘖总数(0.114 0)、株高(-0.023 9)、千粒重(-0.208 8);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0.958 3)、有效穗(0.822 9)、株高(0.090 3)、茎蘖总数(0.065 0)、穗实粒数(0.036 4)、千粒重(-0.094 3)。提出了保粳杂2号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合理调控、提高群体质量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保山种植粳稻新品种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保山市地处低纬高原,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环境。不同海拔或同一海拔不同生态区域间的气候、土壤、生态状况差别很大。平均气温14.8-21.4℃,年日照总时数2 046.5-2 327.4小时,年降雨量740-2 097 mm,无霜期234-341天。稻田土多为以石灰岩、花岗岩、火山灰为母质形成的黏壤土和砂壤土。针对保山的地形地貌及特殊小气候,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了多个水稻新品种,以期满足当地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肥10%的处理产量最高,正常施肥处理其次,减肥20%的处理第3;正常施肥与减肥10%~20%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产量随之减少;化肥与稻谷的投入产出比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大。所以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水稻生产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繁殖中,自生稻的发生会对种子纯度构成较大质量风险。通过对自生稻的产生原因及对亲本种子危害的分析,结合保山当地农业生产现状,提出“创新作物种植模式、做好品种布局规划、强化前茬作物管理、推广集中育秧技术、栽前灌溉促进发芽、严格进行田间除杂”等措施,以预防自生稻的发生及危害,确保水稻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8.
简述保山市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保山市水稻生产的三条关键措施,即:因地制宜搞好区划和分类指导;搞好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9.
枣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1)以菌治虫.枣尺蠖幼虫期分别用含量为100亿孢子/ml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喷雾,害虫感病变软发黑,5天后死亡率达82%.若将致病虫尸100 g捣烂,加水50 ml,浸泡24小时,再加入清水50 kg和洗衣粉50 g,搅拌后喷布,可杀死树上的健康害虫,感病致死率达90%以上.在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地面喷布5亿孢子/ml的白僵菌稀释液,7天后幼虫僵死率达86.4%,成虫落卵量减少90.2%,虫果率下降84.3%.该菌在温度25℃,相对温度90%以上,pH值4.4以上时,菌孢子萌发能增强,杀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作为一名农科人员,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会做事的观点,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硬件"与"软件"的统一,才能提升其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