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林业对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最大三角洲之一。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从发展经济强省的角度,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计划用15-20a的时间将黄河三角洲建成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牧业基地。鉴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黄河三角洲开发过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林业。本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就不同区域的林业发展特点和技术要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2.
几种重盐碱地土壤改良利用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重盐碱地几种改良利用模式的应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后认为,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与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模式适合在黄河三角洲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黄河三角洲植被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植物区系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基本特征,介绍了主要群落类型的分布、种类组成、特点,并分析阐述了植被演替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相似文献   
74.
以5年生欧美I-107杨为试材,研究了6-2(六倍胸径两侧)、6-4(六倍胸径四侧)、8-2(八倍胸径两侧)、8-4(八倍胸径四侧)、10-2(十倍胸径两侧)、10-4(十倍胸径四侧)等不同断根处理对杨树叶片营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叶片N、P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在断根后第30天时均显著降低,而在断根后第172天时明显升高,以8-2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8-2、8-4、10-2和10-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WUE在第30 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并在第172天时显著升高,其中8-2处理最高,依次是10-2、10-4或8-4处理;而6-2和6-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第30天时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第172天时显著高于对照,WUE在第30天和172天时均低于对照。此外,8-2处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率也是最高,其次是10-2或10-4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而6-2和6-4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以6-4处理为最低。综合分析认为,八倍胸径两侧的断根措施对杨树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5.
滨海盐碱地人工刺槐白蜡混交林的根际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三角洲人工刺槐白蜡混交林为对象,在调查林分长期生长特征的基础上,以林地非根际土为对照,研究了刺槐和白蜡根际土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土壤特性。结果表明,刺槐和白蜡根际土壤pH值较林地非根际土显著降低,白蜡根际土壤中的盐分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刺槐根际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虽然高于白蜡,但白蜡根际土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刺槐,总体肥力较高。除脲酶活性外,白蜡根际土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刺槐。刺槐和白蜡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非根际土壤,三者的大小顺序为:白蜡根际土>刺槐根际土>非根际土。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白蜡根际土壤质量总体上明显优于刺槐根际土,这可能是白蜡在滨海盐碱地上生长状况相对较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探讨根剪对杨树切口处不同序级细根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作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6 倍胸径两侧(6-2)、8 倍胸径两侧(8-2)与10 倍胸径两侧(10-2)等不同根剪处理对欧美杨‘I-107’切口处1~5 级根C、N、P 含量与其化学计量比及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未根剪)相比,6-2 处理1~5级根的C、N、P含量和C/N、C/P 明显减小,10-2 处理变化较小,而8-2 处理则显著增大。随着根序等级的增加,各处理细根的C含量、C/N与C/P 呈递增趋势,N与P含量呈递减趋势,而N/P在不同序级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同时,8-2 处理的材积平均生长率最高,分别比CK、6-2 和10-2 处理显著高出40.31%、60.72%和38.10%。相关分析表明,材积平均生长率与细根的C、N含量及C/N、C/P、N/P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根剪强度对杨树切口处细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2处理通过增加切口处细根的C、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促进杨树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77.
板栗施肥比例及施用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4种N、P、K施肥配比,3个施肥量进行试验,选择适宜板栗生长的最佳配比及施肥量。结果表明:N、P、K比例为12-8-11的处理最佳,其最佳施肥量为1.2kg/株,在此种条件下施用,可显著提高板栗产量,对单果重、干径增长量、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也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葡萄组培苗适宜生长基质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壳基质为主要材料与多种常用基质材料配合成的9种基质,并以康乃尔无土混合基质为对照,进行葡萄组培苗移栽试验,测定了各基质的理化性质,调查了葡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茎粗、株高、根长、叶片数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葡萄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50%花生壳基质 25%蛭石 25%泥炭、80%花生壳基质 20%蛭石等配合基质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9.
采用营养土、花生壳基质、蛭石等组成配合基质,用于葡萄扦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合基质对葡萄扦插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以“50%营养土 25%花生壳基质 25%蛭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味精废浆改良林地土壤的生物学效应以及确定化肥与味精废浆配施的合适比例,以欧美I-107杨为试材,通过连续4 a的大田试验,研究了CK(对照,不施肥)、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_(10)N_(90)(味精废浆和尿素分别提供10%与90%的氮)、M_(30)N_(70)(味精废浆和尿素分别提供30%与70%的氮)与M50N50(味精废浆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杨树林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其有效率、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及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100处理相比,M_(10)N_(90)、M_(30)N_(70)和M_(50)N_(50)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升高,其中M50N50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M_(30)N_(70)处理的活性有机碳(active organic carbon,AO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及其有效率均达最高值,其中A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N100、M_(10)N_(90)和M50N50处理显著高出43.58%、59.35%、20.71%和9.65%,DOC质量分数分别显著高出62.71%、52.38%、28.00%和14.29%;同时,M_(30)N_(70)处理的CPMI达到192.56,分别比N100、M_(10)N_(90)和M_(50)N_(50)处理明显提高89.45、43.58和30.86。此外,M_(30)N_(70)处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3.40%、21.62%和45.05%,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M_(30)N_(70)处理相比,M_(10)N_(90)和M50N50处理对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CPMI和林木生长率的作用效果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材积生长率与AOC、AOC有效率、DOC、MBC和CPMI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可见,味精废浆与化肥以3∶7比例配施能提高杨树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林木生长,从而为味精废浆在林业上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