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不同保鲜技术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影响,该研究采用1.5%壳聚糖活性涂膜(CH)、1.5%壳聚糖柠檬精油复合涂膜(CHO)和1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对软枣猕猴桃进行保鲜处理,测定果实在4℃条件下贮存过程中VC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保鲜处理对维持软枣猕猴桃果实营养品质均具有明显效果。其中CH组和1-MCP组处理的软枣猕猴桃果实VC含量较稳定;1-MCP组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好;CHO组处理对于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速度、延长保鲜时间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旨在为1-MCP和壳聚糖涂膜技术在猕猴桃低温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实现灵芝孢子粉的高效利用,本研究对灵芝孢子粉残余物中壳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试验条件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再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而后对该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壳聚糖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40%、温度90℃、水浴时间4 h,为最佳壳聚糖提取条件,该条件所得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1.52%,且各项指标均符合GB 2994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该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残渣中的壳聚糖分离提取提供了新的工艺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白桦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Mg2+、d 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2+浓度2.0 mmol·L-1、Taq DNA聚合酶1.5 U、d NTPs 0.15 mmol·L-1、引物浓度0.4μmol·L-1、模板DNA 30 ng,该体系能够很好地满足白桦SRAP扩增的要求。优化体系的建立将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白桦进行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班克松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班克松幼叶为试材,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班克松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5 mmol/L Mg2+、0.1 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1.5 UTaq酶和30 ng模板DNA。运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班克松进行验证,电泳结果显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班克松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环境因素,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逐步显现。文章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结合实际对下一步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对未来三北防护林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生态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蒙古栎遗传多样性,基于Illumina高通量de novo拼接序列数据鉴定10个SSR位点,并利用8个采自辽宁不同地区的蒙古栎样本进行多样性验证。结果表明,这10个新SSR位点具有一定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6,平均为4.5个,这批针对蒙古栎专门开发的SSR标记对于研究辽宁分布的蒙古栎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资源利用将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7.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咖啡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地区。本研究以海南兴隆咖啡豆为原料,探究超声波辅助冷萃技术(以下简称超声冷萃)制备咖啡液的最优条件,并测定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含量以及咖啡渣的微观结构。以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为单因素,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对超声冷萃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以传统冷浸法为对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液葫芦巴碱、咖啡因、绿原酸的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咖啡渣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随之增加,影响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冷萃制备咖啡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20℃,在优化条件下,总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22.92%±0.16%,与响应面优化试验回归模型预测值(22.85%±0.12%)基本吻合。与传统冷浸法相比,超声冷萃制备所得咖啡液葫芦巴碱、咖啡因和绿原酸(3-CQA、4-CQA、5-CQA)含量分别为175.19 mg/L、317.71 mg/L和257.77 mg/L,均有所提高,咖啡渣表面微观结构更为破碎,说明超声冷萃破坏了植物细胞壁,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可溶性物质,且超声冷萃显著缩短萃取时间。本研究优化制备咖啡液的超声冷萃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冷萃是一种有效的咖啡液提取技术,为咖啡精深加工及高值化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