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375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289篇
  206篇
综合类   2095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295篇
畜牧兽医   1297篇
园艺   260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为研究高粱鳞翅目害虫发生动态,解决防治适期问题,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性诱技术诱集鳞翅目害虫,探索黏虫、条螟、玉米螟、桃蛀螟、草地贪夜蛾和二化螟的发生动态。研究发现,玉米螟和条螟发生最为严重,占鳞翅目害虫数的70%以上,各类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时段在5月初—8月初,其中主要集中在5月底—7月中下旬大量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更加科学合理预测高粱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依据,也为本地有机高粱生产过程中的鳞翅目害虫制定防控方法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红壤性水稻土面临土壤结构退化、土壤养分失衡和酸化等土壤质量问题,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烟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相关及冗余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烟-稻复种连作(YDLZ)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YDLZ后的红壤性水稻土>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体重量平均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则显著升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且以YDLZ 5~10年(YDLZ5~10)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影响最大。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是引起团聚体分布的关键指标;>5 mm和<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是引起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指标。烟-稻复种连作引起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变化,主要导致>5 mm团聚体含量的减少,<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从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针对YDLZ的红壤性水稻土结构培育和土壤质量保育,需关注土壤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条纹病是影响大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降低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对大麦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水杨酸作为植物内源激素,可以通过激活植物过敏反应和调节植物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性抗性。本研究以感病大麦品种Alexis为材料,分别采用0、5、10、15和20 mmol·L-1浓度的水杨酸浸种后接种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三叶期调查Alexis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生长状况;以10 mmol·L-1浓度的水杨酸处理Alexis种子后人工接种P. graminea,测定不同侵染时间Alexis胚芽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并检测侵染8 d后Alexis抗病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旨在明确不同水杨酸浓度对Alexis抗病性的影响及水杨酸诱导Alexis产生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0、5、10、15和2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下,Alexis的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病情指数与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一致;1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下Alexis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其他浓度处理显著降低;1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下,Alexis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及干质量变化显著,分别是0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1.27、1.33、1.27和1.47倍;Alexis萌发2~8 d内,接菌后Alexis胚芽的POD、CAT及SOD活性均高于不接菌处理,PAL活性于第2、4和8 d 时高于不接菌处理;水杨酸接菌处理下Alexis胚芽的POD、CAT、SOD及PAL活性均高于接菌处理;第8 d 水杨酸接菌处理下Alexis抗病相关基因HORVU2Hr1G116090(TGA)和HORVU2Hr1G033620(PR)的相对表达量较接菌处理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Alexis对条纹病菌抗病调控。研究结果可为应用水杨酸防治大麦条纹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特点,利用田间调查数据对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分布范围、受害作物种类、幼虫种群动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有发生,重发区域集中在川东和攀西地区;受害作物以玉米为主,甘蔗、高粱、小麦和油菜零星受害;在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观察到2个幼虫为害高峰,其余地区只有1个幼虫为害高峰;草地贪夜蛾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局部地区为周年繁殖区,其在四川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CnmeGV)是感染稻纵卷叶螟的专性杆状病毒。明确CnmeGV亚致死作用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为应用CnmeGV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依据。CnmeGV 1×105 OB/g浓度处理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10 d后存活幼虫虫体内仍普遍检测到CnmeGV的存在,从而产生亚致死作用。亚致死CnmeGV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变态发育的化蛹、羽化和产卵过程,存活个体蛹重减轻了15.95%,羽化率下降了24.81%,产卵量减少41.5%,差异显著。同时雌雄性比从1.11下降到0.82。CnmeGV亚致死处理诱导幼虫能量代谢增强,中肠消化酶中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而解毒酶中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提高。CnmeGV亚致死作用影响到虫体激素分泌,幼虫体内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水平较对照分别下降了4.59和5.62倍。CnmeGV亚致死处理雌成虫卵黄蛋白含量下降了40.63%,可能是导致产卵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借助于拉普拉斯变换,给出了C余弦函数的一个生成定理.证明了:一个强连续的算子{T(t)}_(t≥0)是C余弦函数当且仅当T(-t)=T(t)且∫t+s 0 T(τ)Cdτ=T(t)∫s 0 T(τ)dτ+)∫ t 0T(τ)dτT(s)t,s≥0  相似文献   
997.
以盆栽姜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长、开花率以及叶绿素含量等形态及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的控释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姜荷花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量和肥料成分相同的情况下,施用控释肥比施用复合肥更有利于提高姜荷花的叶长以及叶绿素含量,其中以氮钾型控释肥对姜荷花的生长效果最佳;同样,施用控释肥更有利于姜荷花的开花,其中磷钾型控释肥开花率最高,更能提高姜荷花的观赏价值. 因此,在姜荷花的生长中,控释肥更有利于姜荷花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生态循环角度来讲,林业资源对 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社会经济想要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从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 两方面入手,阐述了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关联性及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关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 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9.
以基因枪法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常规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7922为材料,以来源于其幼胚的Ⅱ型胚性愈伤为受体,经预实验选择标准制弹用量一半的金粉,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将Bt杀虫蛋白基因转入其细胞中,并再生了大量的转基因植株.抗性植株再生频率为78.40%,PCR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转入玉米中,转化频率为3.09%.优良自交系的转化成功为进一步培育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转基因玉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岩溶地貌部位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为研究区,单氨加氧酶的编码基因amoA的部分序列作为氨氧化细菌(AOB)指示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探讨了岩溶地貌部位及土壤成因对微生物群落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受岩溶地貌部位和土壤成因的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总数在垭口、坡地、洼地呈增加的趋势,而氨氧化细菌丰度则呈现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与真菌数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蔗糖酶活性呈极其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