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429篇
农学   318篇
基础科学   139篇
  240篇
综合类   2190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140篇
畜牧兽医   947篇
园艺   406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东北黑土区冻融、风力、水力交互作用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种外营力作用的复合侵蚀是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的主要侵蚀特征,但目前缺乏冻融、风力、水力之间相互作用对复合侵蚀影响的量化研究。基于此,采用室内冻融模拟、风洞试验和降雨模拟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前期土壤冻融作用对土壤风蚀以及前期土壤冻融和风力叠加作用对后期坡面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冻融作用显著增加了后期坡面的风蚀量(P<0.01),在9,15 m/s风速试验条件下,前期土壤冻融作用使土壤风蚀量分别增加1.02,1.44倍;也显著增加了距地表不同高度的风蚀输沙总量(P<0.01),在9,15 m/s风速下前期土壤冻融作用使风蚀输沙率分别增加1.71,1.04倍;前期土壤冻融作用对土壤风蚀的贡献率在2个试验风速下分别为100.0%和140.0%。前期土壤冻融与风蚀叠加作用明显增加了坡面水蚀量。其中,在3°和7°条件下,前期土壤冻融和风蚀叠加作用试验处理的坡面水蚀量较之无前期冻融也无风蚀作用的试验处理分别增加11.9%和20.6%;且在2个坡度条件下前期土壤冻融和风蚀叠加作用对坡面水蚀的贡献率分别为11.9%和20.6%。前期土壤冻融作用减弱了土壤抗侵蚀能力,其中土壤容重减小3.42%,<0.25 mm的风干团聚体增加14.1%,而>1.0 mm的风干团聚体减少15.1%;同时,前期风蚀作用使地表产生了凹痕和条纹等微地形,进一步增加坡面降雨侵蚀和径流侵蚀能力,从而导致前期冻融作用和风蚀共同作用增加坡面土壤侵蚀的严重性。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多营力复合侵蚀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为选育种子纯度可控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采用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两系不育系NHR111S与多分蘖优质突变体ZF-2配制了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浙辐两优12.该组合具有优质、抗稻瘟病、抗倒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3.
波斯菊的采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种栽培的波斯菊应于6~7月播种,这样可使开花期在9~10月.开花数多且结实期的温度在10~22℃左右,可以显著提高波斯菊种子产量和质量.在开花后35d左右分次采收,种子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94.
青蒿化感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蒿Artemisia annua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分离和活性测定.按照溶剂极性不同,将乙醇提取物分成3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A)、石油醚一乙酸乙酯混合液[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B)]和乙酸乙酯(C)提取部分对萝卜、菜心、白菜和水稻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抑制活性顺序为C>B>A.在活性追踪下,从C部分分离出6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青蒿酸、青蒿素B、香豆素、棕榈酸、豆甾醇.  相似文献   
995.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淮麦22(淮麦020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高产品种淮麦18作母本,扬麦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选择育成,2007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96.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用吡虫啉拌种就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将小麦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表现出超高效、持效的控制效果。1 kg种子用1.0~4.8 g吡虫啉(有效成分)拌种,从播种至灌浆末期,防治效果在95%以上,至乳熟期(收获期)防治效果仍高达74.49%~96.61%;千粒重比未拌种区增加了26.51%~36.5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的经济、有效剂量为有效成分1.0~2.0 g/kg种子,最佳剂量为1.5 g/kg种子。  相似文献   
997.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 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 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 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98.
水旱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野败不育系ZZA、旱稻野败不育系保持系沪旱1B和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配制的一个水旱稻三交种(ZZA/沪旱1B//旱恢3号)和两个相应的单交种(ZZA/旱恢3号和沪旱1A/旱恢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性状调查,测定产量、抗旱性和稻米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交种株高、叶绿素含量、穗长等性状与单交种的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但群体抽穗历期延长;产量明显高于单交种,2006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17.33%和25.63%,2007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357%和11.71%;抗旱性增强,抗旱系数达51.21%,高于两单交种和亲本;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与两单交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水旱稻三交种可以拓展杂交稻的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细胞粘附人工重组基底膜实验检测洛伐他汀对HO-8910PM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趋化运动及对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洛伐他汀作用HO-8910PM细胞6h后能抑制其体外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其中8μmol/L抑制率分别为(79.18±0.21)%、(59.40±0.80)%和(14.08±1.28)%。结论洛伐他汀能有效地抑制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侵袭、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是潜在的抗肿瘤转移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1.岩原鲤。岩原鲤属鲤形目鲤科原鲤属,俗称岩鲤,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在长江上游渔业中,属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岩原鲤产量不高,但它具有体腔小、肉厚质嫩、味鲜美等优点,为人们所喜爱,属中型的上等经济鱼类。岩原鲤体侧扁呈菱形,背部隆起呈弧形,腹部圆。头小呈圆锥形,吻较尖。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唇厚,唇上有不大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小鱼则完全没有。有须2对,后对比前对略长。鱼眼径约等长,眼大。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臀鳍刺均特别强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