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4篇
  34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择一组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亲本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呈现连续性变化,根部孢囊附着量平均表现为0~145个.按照传统孢囊线虫鉴定分类标准,黑种皮的高抗抗源对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十分稳定,灰布支黑豆和PI437654的孢囊附着量分别为2.67和0个;绝大部分黄种皮亲本材料抗性均表现为高度感病,只有1267和1259表现为中感.对于4号强毒生理小种的特殊性,实际中将无法选育到抗性品种以解决生产需要问题.利用品种间抗性存在的差异和连续性变化,并比较其它方法,建议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鉴定标准划分为5级,分别为免疫、高抗、抗、感和高感,其IP指数(%)以Lee为对照时分别为0、0.1~15、15.1~50、50.1~100和>100.黄种皮大豆品种晋豆19号对4号生理小种反应稳定,可作育种参考对照.  相似文献   
52.
蔡艳蓉  高照良  赵晶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57-159,165
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研究了7种基质配比、3种施肥量下对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根系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多年生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肥水平对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基质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根长发育影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对黑麦草的根长影响不大,不同基质对黑麦草根系活力影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对黑麦草根系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A3施肥水平时,Ⅴ号、Ⅵ号和Ⅶ号基质黑麦草根系活力远远高于其他基质的处理。Ⅶ号基质结合A3施肥水平下,黑麦草生长最好,为黑麦草的首选基质和施肥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雨养农业作物持续增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土塬区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位于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始于2003年。设有4个传统耕作和4个免耕处理,具体为传统耕作 (CT)、传统耕作+地膜覆盖 (CP)、传统耕作+秸秆覆盖 (CS)、传统耕作+地膜+秸秆覆盖 (CPS)、免耕 (NT)、免耕+地膜覆盖 (NP)、免耕+秸秆覆盖 (NS)、免耕+地膜+秸秆覆盖 (NPS)。调查分析了2007—2016年玉米产量和玉米养分吸收特性。  【结果】  4个传统耕作处理中,CP处理玉米籽粒平均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24.4%,氮素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最高;CS处理玉米平均生物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39.4%,玉米茎秆养分吸收量最高,特别是总吸钾量提高了101.7%;CPS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最高 (9381.6 kg/hm2),总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比CT处理提高了63.2%和123.7%。4个免耕处理中,NP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比NT处理提高了25.8%,NS处理比NT处理降低了3.9%;CPS处理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总吸氮量和总吸磷量最高。相同覆盖处理下,传统耕作的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氮磷总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平水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27.0%~37.4%),干旱年秸秆覆盖增产效果最好 (3.5%~8.5%),丰水年则以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增产效果最大 (31.6%~38.1%)。  【结论】  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传统耕作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免耕。采用传统耕作结合地膜秸秆双元覆盖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在不同气候年份下对玉米增产效果均较好,且年际间变异幅度较小,是渭北旱塬增加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籽粒产量的最佳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4.
基于186条中国马尾松分布记录和1931-1960年、1961-1990年、1991-2017年3个时期19个气候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过去近90a影响中国马尾松适生区分布的气候因子、适宜马尾松生长及分布的气候条件,以及马尾松在不同时期适生区分布变化情况,以期为中国南方人工林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影响马尾松适生区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季度降水量、最干燥月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年降水量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2)1931-1960年适宜地区总面积和较适宜地区面积最大,分别约为184.88万km2和87.45万km2,1961-1990年完全适宜地区面积最大,约为52.71万km2,1991-2017年北侧边界较1931-1960年向北偏移约1°,南侧海南岛适宜区域减至0,雷州半岛分布边界较1931-1960年向北偏移约2°。(3)随着近90a来气候变化,马尾松潜在适生区整体向东向北偏移,原有西侧和南侧零散的适生区域减退,适宜地区总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现状...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以海南植物鹧鸪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鹧鸪粗粉(D50为120.45 mm)、细粉(D50为65.86 mm)、超微粉Ⅰ、超微粉Ⅱ和超微粉Ⅲ5种粉体的表征与理化特性。通过色度测定、粒径测定、电镜扫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探究5种不同粒径鹧鸪粉体的加工特性、流动性,以及5种粉体茶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逐渐减小,其溶解度、润湿性、流动性均增大,膨胀度、持水力减小;鹧鸪茶超微粉的茶多糖、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粗粉、细粉;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茶多糖含量逐渐增大,皂苷含量各不相同。不同粒径鹧鸪茶粉体的特性各不相同,综合比较得出,超微粉的溶解度、茶多糖、皂苷含量较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加工方便。因此,鹧鸪茶超微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6.
揭示东北粳稻孕穗期不同时段低温对产量的影响,建立气温和积温对粳稻产量影响模式和指标。利用高山自然温度梯度,在长白山北坡开展水稻盆栽低温处理试验。试验设7个海拔高度(低温强度)处理,3个低温持续时间(2、3、5天)处理,并设3个低温影响时段(孕穗前期、中期和后期),1个适温对照;用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粳稻孕穗关键期低温对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影响模式符合对数或线性函数,温度越低,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导致温度影响系数越大,相对单产越低;产量与低温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关系比日均最低气温更密切。孕穗期不同时段低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有差异,穗分化前期2天短期低温对产量的影响略大于中期和后期,前期和中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持续3天低温的影响更显著一些,但3个时段持续5天左右低温的影响都特别显著,都导致严重减产。总体而言,粳稻孕穗关键期连续2、3、5天的平均气温每降低1℃,水稻减产率分别上升2.0、3.2、4.5个百分点;穗分化前期、中期和后期出现低温过程,期间冷积温每增加10℃∙d,水稻减产率依次上升9.1、8.3、7.7个百分点;孕穗关键期冷积温在6、12、18℃∙d以上,分别导致水稻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57.
两种工程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与产沙关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与水动力学参数及侵蚀产沙间的关系,选取沟宽、沟深、宽深比等作为细沟形态参数,在放水流量8、12、16、20 L·min-1和坡度32°条件下,对红土和塿土工程堆积体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堆积体坡面细沟沟宽、沟深在前24 min均发育迅速;随放水流量增大,沟宽和沟深均呈增大趋势,红土沟宽均值(较8 L·min–1)分别增加0.8%、19.3%、27.2%,沟深均值分别增加24.5%,126.2%,95.1%,而塿土则为3.7%、62.4%、108.2%和18.2%、87.9%、95.5%;红土沟宽、沟深与冲刷历时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R2>0.858,P<0.01),而塿土则为极显著对数函数关系(R2>0.689,P<0.01);(2)两种堆积体坡面细沟宽深比呈先波动(0~24 min)后(25~45 min)平稳的变化趋势;放水流量增至16 L·min-1,两种堆积体宽深比均值减幅最大(较8 L·min-1),红土最大减少了1.15,塿土最大减少了0.20;(3)两种堆积体坡面细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与沟宽、沟深均呈现幂函数关系(R2>0.602,P<0.01);径流剪切力更适合描述红土沟深的发育状况,而径流功率更能体现塿土沟宽的发育过程;(4)两种堆积体坡面累计产沙量与沟宽和沟深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R2>0.897,P<0.01);沟宽、沟深对红土坡面累计产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4.9%、15.1%,对塿土则为22.5%和77.5%;该研究可为不同土壤类型工程堆积体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对生态设计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系可持续发展理论解释了生态设计以及相关概念,并归纳了生态设计的内涵,分析了对目前条件下生态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方法并做出了归纳总结,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2016年,全国放开二胎政策,"婴儿潮"已开始出现。但是城市的建设中未能给予相关母婴设施的建设足够的重视,已建立的母婴室不能满足需求,设施缺乏,卫生条件堪忧。文章基于对大连市21家商业空间中母婴室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对母婴室存在的设计问题给予剖析并给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0.
<正>30多年来,安溪茶叶机械在遵循"‘机理’服从‘茶理’"理念下研发、销售、使用,机械化与制茶工艺融合发展,不断啃下"硬骨头",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远红外挑战阴雨天初制去苦涩保香气延长保鲜期今年,多雨的春茶采摘季节,安溪和永春县一些茶企,纷纷采购全天候乌龙茶初制自动化生产线,或单购远红外晒青设备。曾经,茶农要"看天吃饭",雨天、多露水天气不宜采制茶叶,而今只要有了机械,茶叶制作不仅不会受天气影响,反而品质还有可能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