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2篇
  32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5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疏果和套袋是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常用的农艺措施,蓝莓疏果和套袋技术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探究疏果与套袋对蓝莓果实生长及品质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南方广泛推广的南高丛品种密斯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程度疏果及是否套袋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硬度、纵径、横径,同时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疏果率为40%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疏果率为60%时,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最高.套袋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降低,但果袋高温导致日灼果和烫伤果等问题.综合考虑蓝莓果实品质评价指标,以40%疏果率和不套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2.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超级稻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下施氮肥(0、148.5、223.5、297.0、372.0、445.5 kg hm-2)对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利用率、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徐稻3号的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表现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的趋势;高、中、低地力上出现的最高产量对应的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60.8 kg hm-2、290.5 kg hm-2、345.5 kg hm-2。(2)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施氮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高、中、低3种地力土壤条件下氮肥最高利用率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268.6 kg hm-2、293.4 kg hm-2、335.2 kg hm-2。(3)培肥地力有利于稻米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不同地力土壤要施适量氮肥才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优化稻米的营养品质。综合以上超级稻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范围,建议该区超级稻施氮范围为高地力田240.0~270.0 kg hm-2,中地力田285.0~315.0 kg hm-2,低地力田330.0~360.0 kg hm-2。  相似文献   
83.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该文通过大田小区和网室水泥池微区的3年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免耕秸秆覆盖、免耕高茬、翻耕秸秆还田(秸秆稻季翻埋麦季覆盖)、翻耕(对照,CK)4个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稻麦产量的影响,从土壤管理技术方面探讨了不同耕作方法与秸秆直接还田在稻麦两熟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免耕使土壤容重和穿透阻力增加,而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翻耕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7%~13.0%、0%~10.6%、0.2%~10.6%、8.4%~15.5%。麦季秸秆还田的产量有增有减,实际产量免耕覆盖还田略低,对照的产量较高,秸秆还田平均减产1%左右;而水稻翻耕秸秆还田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增产3%左右。因此,在稻麦两熟条件下,从省工节本和提高地力角度可采用稻麦免耕秸秆覆盖与留高茬还田,从提高产量和地力角度宜采用稻季翻耕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84.
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优质稻氮肥施用的总体原则是;在氮肥的施用量上,大力提倡测土平衡施肥,因土壤供给和作物需要精确确定以优势高产为双重目标的总氮量,因品种不同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基肥尽量以有机肥为主,同时还要配施适宜数量的磷钾肥,并适当补施钼,硫,镁,锌,锰等微量元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通过氮肥运筹使水稻优质和高产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协调一致以及使水稻品质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5.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86.
氮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氮肥施用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一次加工品质 (磨粉品质 )及二次加工品质 (食品制做品质 )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氮肥的施用要因土壤氮素供给量和作物需肥量精确确定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的总施氮量 ,选择合适的施氮时期 ,并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同时 ,还要配施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并进一步指出氮肥的施用还要根据小麦最终用途的不同 ,实行按类施肥  相似文献   
87.
高产氮高效型粳稻品种的叶片光合及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6个具代表性的低产氮低效型、高产氮中效型和高产氮高效型粳稻品种,在各自最适氮素水平下,研究了叶片光合、衰老特性的差异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类型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高效叶面积率及有效叶面积率、剑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品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类型。高产品种间比较,随着氮效率提升,生育前中期(够苗、拔节、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成熟期上升;灌浆前期(齐穗后0 d~10 d)剑叶净光合速率并未明显变化,灌浆中后期(齐穗后20 d~40 d)显著增高,主要原因如下:叶绿素分解少,保证了叶片对CO2的高同化能力;SOD活性高,保证了植株更强的抗氧化能力,MDA含量少,膜脂破坏程度低。说明抽穗前合理控制无效及低效叶面积生长以适当减小群体叶面积规模,抽穗后有效延缓植株衰老,以保证叶片持续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是促进水稻高产品种进一步提升氮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研究3种类型钵苗不同摆栽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并分别设置5种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钵苗摆栽不同基本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随移栽基本苗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类型钵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在较低基本苗条件下(36×104—54×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hm-2),2连孔>单孔>3连孔;在较高基本苗条件下(90×104—108×104•hm-2),2连孔、3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摆栽最高产量条件下,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3个最高产量处理的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成熟期叶片、地上部分吸氮量,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地上部分阶段吸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适宜或较高移栽密度条件下,与单孔相比,2、3连孔稀植摆栽尤其是2连孔摆栽水稻在生育中、后期氮素积累量较多,氮素利用效率较高,是氮高效的省工高产栽培新途径。  相似文献   
89.
南方粳型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形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南方稻区5个粳型超级稻(南粳44、宁粳1号、宁粳3号、扬粳4038、武粳15)为材料,同生育期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为对照,在其他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和337.5kg.hm-2),从中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并将其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对5个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构成、群体生长发育动态、株型以及倒伏性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为10.51(10.30~10.68)t.hm-2,极显著高于对照(9.77~9.82t.hm-2),增产幅度达5.2%~8.7%。与对照相比,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群体穗数多,穗型大,群体颖花量高(42442.11~44873.23×104.hm-2),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机插后早发快长,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苗数略高于预期穗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到拔节期茎蘖增长平缓,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适中,为预期穗数的1.4~1.5倍,此后群体平缓下降,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高(66.9%~70.4%);其群体叶面积动态与茎蘖动态基本一致,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孕穗期,为7.72~7.97,此后平缓下降,成熟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3.30~3.74);干物重积累方面,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较对照高,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到拔节期较对照低,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为10.80~11.08t.hm-2,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6.78~7.22t.hm-2,成熟期总干物重17.58~18.29t.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和根系干重均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超级稻优势更为明显,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抽穗到蜡熟期平均伤流量3.53~3.74g.m-2.h-1)。超级稻群体形成特征:高秧苗素质促进低位分蘖发生,精确群体起点稳定提高穗数;生育中期干物质积累高,叶面积大,株型直挺,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高,源库流畅;生育后期茎鞘输出大,2次增重高,根群强健,支撑着高光效灌浆结实层的安全充实。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平下,超级稻穗多粒大,群体颖花量大,需氮量大,产量潜力高;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充实量大;群体株型改善,抗倒支撑强,适宜用作机插。  相似文献   
90.
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群体特征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在研究不同机插水稻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差异的基础上,初步阐明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的群体特征:1)以足量的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50000万/hm2以上),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质量(结实率85%以上,千粒质量27g左右)。2)在合理的茎蘖动态(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左右够苗,高峰苗适宜,一般为预期穗数的1.3倍)与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孕穗期LAI达7.8~8.0,抽穗后LAI下降平缓,成熟期仍能保持3.0左右。)基础上提高成穗率(75%以上)与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比例(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达95%,高效叶面积率达75%以上),以保证实现不同生育阶段目标生产力。3)以合理增加拔节-抽穗期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速率22.5g/(m-2.d),干物质积累量9000kg/hm2以上,占总干物质量的45%左右)为重点,有效增强抽穗-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速率13.5g/(m-2.d)左右,干物质积累量8000kg/hm2以上,占总干物质量的40%左右),以提高最终生物学产量(20400kg/hm2以上)。机插杂交粳稻生产过程中遵循以上规律可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