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 以南方典型冷浸田为对象,研究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冷浸田水稻产量以及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旨在为冷浸田土壤氮素活化和转化过程的定向调控,氮素利用效率提高及水稻高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连续 3 年 6 季的定位试验,采用土壤理化分析、酶学分析和荧光实时定量 PCR 技术深入探讨化肥配施不同堆肥原料有机肥对冷浸田养分活化、水稻产量提升及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效应。本试验设 4 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 (CK)、化肥配施猪粪 (PIM)、化肥配施牛粪 (CAM)、化肥配施鸡粪 (CHM)。 【结果】 CHM、CAM 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化肥处理( P < 0.05),较 CK 平均增产 10.23%、7.62%。连续施用 CHM、CAM 显著提高了土壤 pH,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三种堆肥原料的有机无机配施均能够提高土壤氮素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其中细菌、古细菌总群落 16s rDNA 丰度和氨氧化古菌 (AOA) 和氨氧化细菌 (AOB) 的氨单加氧酶 ( amoA) 基因丰度提高趋势一致,以 CHM 处理最高,但细菌总群落 16s rDNA 丰度增幅较小。亚硝酸盐还原酶 ( nirK、 nirS) 基因和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 nosZ) 基因丰度对不同处理的响应并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影响 AOA、AOB、 nirK、 nirS 型反硝化细菌的重要因子。 【结论】 化肥配施鸡粪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冷浸田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增加细菌、古菌、AOA 和 AOB 氨单加氧酶 ( amoA) 的基因丰度,增强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提升冷浸田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22.
一株生防细菌GB58的鉴定与抑菌能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从广东水稻土中获得能高效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细菌GB58进行鉴定、抑菌广谱性测定,明确其潜在应用价值。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GB58抑菌广谱性,并参照细菌系统鉴定方法,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菌株。抗菌广谱性试验结果表明:GB58对多达12种的植物真菌性病害和1种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细菌常规鉴定试验结果显示:GB58为芽孢杆菌属,碳源利用分析表明GB58能够利用46种碳源物质以及耐酸耐盐,通过16S rRNA、gyr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GB58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是一株抗菌范围广,营养竞争能力强的生防细菌,具备适应华南酸性土壤复杂环境的繁殖和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3.
园区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在对承德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承德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冷浸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施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浸田土壤养分有效性低的特征,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为特定土壤条件下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的方法设置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均有所提高;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每667 m2施N 10 kg、P 3 kg、K 8 kg)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早晚稻分别为434.6 kg和450.5 kg;N、P、K 3种主要元素中,N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综合肥料间互作效应拟合方程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推荐水稻每667 m2施肥量为氮肥11~13 kg,磷肥3~4 kg,钾肥8~11 kg。  相似文献   
25.
细菌的σ54(R poN)是一类可选择性识别启动子序列的σ因子,主要参与环境适应、细胞生理过程等,如氮代谢、鞭毛和菌毛的生物合成。在一些病原菌中,σ54也与致病性密切有关。为了明确σ54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 cc)中是否参与致病过程,用同源单交换定点突变方法,将X cc 8004中的两个σ54编码基因rp oN 1(XC 1256)和rp oN 2(XC 2168)做单突变及双突变。突变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和同时突变rp oN 1和rp oN 2基因均不影响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正常生长,对胞外多糖(EPS)产生、胞外酶的合成也无明显影响。植株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rp oN 1和rp oN 2基因的单突变或双突变体的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致病过程不需要σ54因子参与。  相似文献   
26.
氮磷钾配比对木薯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淀粉工业原材料,被认为是非粮生物质能源的最合适原料。氮、 磷、 钾含量水平显著影响木薯产量,但有关木薯养分阶段性累积特征及其对生物量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情况下,木薯生物量, 氮、 磷、 钾累积量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生育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及施肥对其影响。【方法】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205为材料,2009年在广东省郁南县丘陵坡地开展田间施肥试验,共设CK、 NP、 NK、 PK、 NPK 5个施肥处理。于苗期、 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和成熟期调查生物量和氮、 磷、 钾含量,得出氮、 磷、 钾累积动态。以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作为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华南205的生物量累积动态呈S型曲线, 生物量在苗期较小,进入块根形成期后快速提高,当进入成熟期后增长逐渐减缓。氮肥对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木薯氮含量的变幅为3.99%~0.93%, 磷含量为0.82%~0.26%, 钾含量为1.39%~0.89%。氮、 磷、 钾含量均在苗期最高,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降低,尤以氮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氮、 磷、 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 磷、 钾含量。PK处理的氮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32.96%,NK处理的磷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16.21%,NP处理的钾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50.37%。氮、 磷、 钾累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木薯整个生育期的营养状况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 苗期的钾含量及块根生长阶段的磷含量相关性最大。氮、 磷、 钾的吸收累积量随着木薯生长不断提高,其中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累积量较大,块根形成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的磷累积量较大,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 成熟期的钾累积量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 磷、 钾累积量对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影响显著,同时,苗期及块根生长早期的氮、 钾累积量对养分累积总量影响也较大。【结论】木薯氮、 磷、 钾含量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下降,而累积量却不断提高。不同氮、 磷、 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 物质累积及产量形成,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苗期、 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为氮、 磷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及块根快速膨大期为钾肥的补充阶段。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日益注重质量,尤其关注其安全性,我国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了农产品污染、品质下降、残留物超标,因此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万兴”牌植物氨基酸系列肥料是运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生产的新型肥料,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为了探索植物氨基酸肥在时差蔬菜上的肥效和施肥模式,生产绿色无公害时差蔬菜,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近年来进行了多点多品种试验示范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示范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试验采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技术研究了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与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株HD-1、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PG3以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FH间细胞膜蛋白免疫原性的异同。结果表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同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株HD-1间细胞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基本一致,而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与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PG3和肺炎支原体标准株FH抗原差异较大,缺乏共同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29.
冬瓜施用不同类型配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类型配方肥对冬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不同配方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维生素C含量,干物率、可溶性糖含量有提高趋势,其中,以控释配方肥处理干物率、维生素C、可溶糖含量提高最显著,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23.1%、23.1%、16.1%.控释配方肥和缓释配方肥Ⅱ处理分别增产11.33%、5.31%,每667 m(2)分别增收467.17、361.42元,具有较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0.
通过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开展坡岗地甘蔗和木薯肥效田间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缺素区与推荐施肥区相对产量75%、75%~90%、90%~95%和95%为标准,研究土壤有效磷、钾供应的丰缺临界指标,为高效施肥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南方坡岗地甘蔗产区土壤有效磷缺乏临界值为15.1mg/kg,高产临界值为21.2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60.0%;土壤有效钾缺乏临界值为100.0mg/kg,高产临界值为122.0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82.5%。木薯产区土壤有效磷缺乏临界值14.1mg/kg,高产临界值为22.6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87.9%;土壤有效钾缺乏临界值为96.1mg/kg,高产临界值为119.8mg/kg,缺乏比例占测试土样的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