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临泽北部边缘绿洲区,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PAM-2100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青贮玉米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青贮玉米均出现光合下调,即"光合午休"现象,引起 "光合午休"的原因主要为非气孔因素,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降低,表现为光抑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青贮玉米的Pn、Tr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WUE却增加,方差分析表明,高水分条件的Pn和WUE与低水分条件的Pn和WUE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各处理的Pn和WUE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壤水分的下降,青贮玉米的地上生物产量逐渐降低,但差异性不显著.这说明高的水分条件并不能消除青贮玉米的光抑制现象,反而显著降低其水分利用效率,低水分条件在降低地上生物产量不显著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间作条件下枣树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不同间作条件下枣树的光合生理特性,为绿洲枣农复合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选择了枣树/玉米和枣树/紫花苜蓿两种有代表性的间作方式,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间作条件下枣树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枣树/玉米间作地(简称玉米地)和枣树/紫花苜蓿间作地(简称苜蓿地)的田间主要气象因子有显著不同;两间作地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日变化都呈典型的单峰曲线;苜蓿地枣树的Pn最高值持续时间短暂,全天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而玉米地枣树WUE较高.以上结果说明,间作枣树的WUE直接受种间关系影响,枣树和深根性的紫花苜蓿间作效果较差,而枣树和玉米间作则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塑料薄膜滴灌带在沙地葡萄节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塑料薄膜式滴灌带,研究其节水效应,探讨沙地葡萄高效用水的节水技术,结果表明,塑料膜式滴灌带用于葡萄园节水灌溉,安装简单,省工省力,节水效果明显,比沟灌省水70.8%。树体生长健壮,无徒长现象,葡萄单产提高14.4%,含糖量增加1.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析了季节性风沙化土地的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特征,指出风季与旱季在时间上的同步、植被生长凋落周期与风旱季相吻合是造成该类地区风沙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风急、沙大、土薄和水缺等主要危害特点提出了在该类地区发展果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风沙化土地葡萄园土壤温度、光照强度、风况及土壤机械组成、养分与水分状况等环境效应,为葡萄园间作套种及设施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群体光合作用和干旱荒漠区碳源汇特征,联合利用改进同化箱和LI鄄8100 土壤CO2 通量自 动测量系统,选择高温强光和适宜环境期,连续2 年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不 同年份、不同月份差异较大,土壤水分改善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能力,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日平均(08:00— 18:00)CAP 分别为1郾82 和2郾89 滋mol / (m2·s);用同化枝水平光合速率(Pn )计算群体水平光合速率时,高温强光 期和适宜环境期分别用公式CAP = 0.12Pn + 0.39 (r = 0.86, P 0.000 1)和CAP = 0.18Pn + 0.28 (r = 0.92, P 0.000 1)。沙拐枣生长期植冠下土壤CO2 释放速率平均为0.29 滋mol/ (m2·s),荒漠裸地为0.15 μmol / (m2·s)。沙 拐枣群体生长期固定碳为3.82 g/ (m2·a);相应时期植冠下土壤释放碳为1.03 g/ (m2·a),荒漠裸地为0.53 g/ (m2· a)。研究表明:在水分短缺的荒漠地区,荒漠植物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提高幅度超过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水分提 高幅度,适宜环境期可提高近1 倍。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较低,荒漠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约为植冠下的50%。 荒漠植物沙拐枣种群区为弱碳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局地CO2浓度时空变化特点和绿洲不同覆被的环境效应,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北部,分别于春、夏、秋、冬季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绿洲内樟子松林、杨树林、玉米地的环境CO2浓度和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的变化,并与沙漠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临泽绿洲北部近地层(≤10 m)大气CO2浓度年平均为372 μmol · mol-1,夏季玉米叶片分布层1 m高处CO2浓度可降到320 μmol · mol-1.绿洲区气温一年四季总体低于沙漠区,但不同植被类型效应不同,樟子松林和杨树林在夏季近地层气温低于沙漠区4.1 ℃,而玉米地则高于沙漠区2.3 ℃;空气相对湿度绿洲内明显高于沙漠区,年平均高出11.4%.说明绿洲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冷湿效应,特别是在夏季玉米农田气温高于沙漠的情况下,森林的冷效应更加明显.保护绿洲农田防护林网的完整和适宜的绿洲片林,具有维持绿洲冷湿效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草莓光合特性及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运用美国LI-COR 公司制造的LI-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研究了日光温室草莓盛果期的光合特性及对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 叶片净光合速率(Pn) 日变化呈双峰型, 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第1 个峰值出现在10 时左右, Pn 达到CO2 13. 1μmol·m-2·s-1; 第2个峰值出现在16 时,Pn 为CO2 9. 5μmol·m-2·s-1。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气孔因素, 中午光照强度最大, 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蒸气压差、气孔限制值达到最大值, 空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达到最小值, 出现光合午休。在CO2浓度低于600μmol·mol-1, 光照强度为1 000μmol·m-2·s-1时, 草莓CO2饱和点为943. 3μmol·mol-1, CO2补偿点为91. 7μmol·mol-1, Pn 高于光强更高者。  相似文献   
19.
对河西走廊绿洲杨树防护林(南北走向)内13个位置的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叶面积和株高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上玉米营养生长受影响程度不同。杨树抑制了东、西两面与其毗邻玉米的营养生长;杨树东面玉米的营养生长比中部和西面迅速,其中东面5 m处玉米营养生长期末单株叶面积达到0.43 m2,营养生长显著加强。从玉米生理生态参数变化方面对以上变化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防护林内气温空间变化是导致玉米叶面积和株高增长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上午杨树西面温度低、东面温度高,导致前者玉米叶面积较小、后者则显著增大;而中午气温的空间变化则直接造成了杨树西面玉米植株较矮、东面较高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子大小和灌溉制度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位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绿洲,近年来玉米制种业发展迅速,但弊病日益显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随机试验方法,进行了种子大小和灌溉制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千粒重的玉米种子,中粒种子播种产量最高,小粒种子次之,大粒种子播种产量最低。在生育期灌溉定额9000 m3/hm2时,产量最高,灌溉定额达到10500 m3/hm2时,产量反而降低,灌溉定额7500 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灌水次数看出,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这表明,在玉米制种生产中,要以生产成熟饱满的种子为目的,不要追求大粒种子生产;在边缘绿洲优化小区地表灌溉时,生育期灌溉定额以7500~9000 m3/hm2为宜,灌水次数要保证需水关键期,一般8次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