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6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分析不同凤梨品种叶缘变化规律,探讨叶刺性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以4种凤梨属植物共计14个栽培品种为材料,调查叶缘类型、叶刺形态,并以2个不同叶缘类型的品种为材料比较吸芽繁殖和组培繁殖对叶缘性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根据叶刺着生的位置、密度和有刺叶片所占比例等差异,可将凤梨植株的叶缘划分为完全无刺、仅叶尖有刺、偶尔有刺、偶尔无刺和全株有刺等5种类型;进而将凤梨品种划分为全株有刺、完全无刺和中间类型3类。全株有刺、完全无刺类型品种无论以吸芽繁殖还是组培繁殖,其后代叶缘类型稳定;而中间类型品种的无性繁殖后代则叶缘性状不稳定,即使以中间类型品种中完全无刺的吸芽进行繁殖,后代中仍然会出现仅叶尖有刺、偶尔有刺、偶尔无刺等3种叶缘类型的植株。叶刺是由叶片细胞向外延伸而形成,表面由一层较厚角质层所包裹,向上弯曲呈钩状,开张角度22°~55°,间距1.99~9.72 mm,长1.14~2.46 mm。将中间类型品种‘MD-2’中的全株无刺类型植株通过"以芽繁芽"方式增殖8~10代时,所得组培植株的叶缘有刺率平均4.3%;若不加选择地使用无刺或有刺的吸芽进行组培,8~10代时有刺率达47.78%,有刺率与田间吸芽繁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按叶缘状况可将凤梨属品种划分为全株有刺、完全无刺和中间类型3个种,无性繁殖时中间类型品种的叶缘性状不稳定。  相似文献   
42.
通过研究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提出基于 Web的现代远程教育作业系统 ,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与设计 ,并编程加以实现 .实现了远程教育中学生作业的自动提交、评改记录与反馈等功能  相似文献   
43.
马大杂种相思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马大杂种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良种的快速繁殖效率与推广种植力度.【方法】以马大杂种相思新生枝条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马大杂种相思组培快繁体系.【结果和结论】用质量分数为0.1%的升汞和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分别处理当年新生枝条第3~5个腋芽茎段15 min和30 s,然后接种至MS培养基进行初代培养,芽诱导率为95.6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5 mg·L-1+NAA 0.1 mg·L-1+蔗糖30~40 g·L-1,35 d的有效增殖倍数为3.97;将增殖芽接入含IBA 600 mg·L-1的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4~8 h后转接至无激素1/2 MS培养基上,15 d即可全部生根;或将增殖芽直接接入1/2 MS+I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g·L-1生根培养基上,第15天时生根率为99.43%.将生根苗移栽至以黄心土为基质的营养袋内,存活率为94.67%.  相似文献   
44.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S技术,在安阳县进行定点采样,测定耕地各样点土样的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选择隶属函数进行指标初值化,选择相关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对安阳县农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土壤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安阳县土壤肥力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总体呈自东部区域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表明了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5.
氮肥调控对冬小麦干物质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河南省安阳地区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调控模式,2008-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追比(10∶0和6∶4)和施氮水平(100、200和300kg·hm-2)下冬小麦干物质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在基追比10∶0下,氮肥农学效率(N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相同追施比例下,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氮素生理利用效率(PN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以施氮200kg·hm-2时最高。在施氮100kg·hm-2时,提高氮肥基施比例更有利于增加干物质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伴随施氮量的增加,提高追肥比例能有效增加干物质量、籽粒产量、NE、PNUE和NUE。本试验中,在施氮200kg·hm-2、基追比为6∶4条件下,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46.
胡峰 《现代种业》2009,(2):29-30
一、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原因 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大量未经处理的小麦病残体直接混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迅速增加,分布更加均匀,非常有利于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粉病、线虫病等病菌的传播蔓延,使土传病害由点到片,由零星发生到普遍重发生。  相似文献   
47.
淮滨县新华服装学校始建于1996年,建校10余年来,学校按照“订单——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实用人才,为农民转岗就业和淮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96~2007年,该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434人.共向浙江、上海、厂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2191人。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该校共开展“阳光工程”培训981人,转移就业883人。  相似文献   
48.
光山县富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创建于2001年.是光山县最大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近年来。该中心共为社会培养服装设计加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向江苏南通、宜兴、浙江温州、兰溪、北京天坛等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输送了大批实用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9.
50.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