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铃薯粉痂病由Spongospora subterranea f.sp.subterranea引起,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块茎和根部。2004年调查了昭通市和会泽县7个乡镇,8个马铃薯品种的粉痂病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品种中,会-2发病最轻,平均发病率27%。会泽县马铃薯粉痂病平均发病率59%,昭通市马铃薯粉痂病平均发病率35%。分析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与发病率的关系。PB06发病率与土壤中氮、有机质呈正相关,与磷、钾、pH呈负相关,其中与钾含量相关系数为0.693。会-2发病率与土壤pH、钾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858,其中与钾含量相关性显著;与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0.323;与氮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3,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42.
引起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3种真菌,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为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率为42.86%,茄病镰刀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70%,无伤接种发病率为56.7%。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亿活芽胞/g 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供试杀菌剂对灯盏花根腐病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茄病镰刀菌都有抑制作用。对茄病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0 4、0.050 7、0.053 5、0.081 3和8.624 0 mg/m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5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表明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西番莲蔓枯病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云南省潞西县西番莲枯枝上分离到两种分离物,鉴定为胡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dauci(Kuehn) Groveset.Skolko〕和多隔镰孢(Fusarium decemcelulare Brick).致病性测定证实两种病原菌都能引起西番莲枝蔓枯死,且两者复合接种,枝蔓枯死加重,据此初步认为该病为复合侵染病害,并将该病称为"西番莲蔓枯病".本文描述了西番莲蔓枯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4.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采自云南省5个地州12个县市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上分离纯化出152个分离物 ,按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多少每地选取代表性菌株41个 ,供作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用离体叶片测定法和Black等生理小种与鉴别寄主基因型关系表 ,确定其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4种类型 ,为0号、3号、4号和3,4号小种 ,其中3号小种占所测菌株的39.02% ,分布在丽江等8个县市;0号小种占31.70% ,分布在昭通等8个县市;3,4号小种占21.95% ,分布在昆明等3个县市;4号小种占9.75% ,分布在昆明地区  相似文献   
45.
 对马铃薯的5个水平抗性品系和4个垂直抗性品种(系)的下部健康叶组织汁液进行pH值测定,并调查各品种(系)晚疫病发病病级,分析组织汁液pH值与品种抗晚疫病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平抗性品种pH值与垂直抗性品种pH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别,在缓冲体系调节的叶组织汁液pH值在出苗整齐后至受病原菌侵染前这一时期,水平抗性品种高于垂直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46.
蚕豆根病种子带菌检验和带菌种子的传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省的五个县二个区的蚕豆种子上分离到燕麦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其他一些真菌。种子带菌率各地不同,安宁县1984和1985两年平均带菌率为13.9%,其余地区的带菌率在3-4%之间。从种壳和子叶两部分分离的结果表明种子带菌部位主要在种子表面。使用从种子上分离到的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F.oxysporum和F.moniliforme)的孢子分别接种到健康无菌的蚕豆种子上,模拟种子带菌,然后在温室栽培实验,结果都能导致蚕豆苗期发病。由于蚕豆种子带菌是苗期根病的初侵染来源之一,故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应成为综合防治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47.
 为了检测烟草黑胫病发生动态与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全基因组 (DNA )遗传分化的关系 ,从 12 0个 RAPD(Random Am plified Polym orphic DNAs)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启动性强的 14个引物 ,借助于 PCR技术对不同年份同一烟草品种上分离获得的 30个菌株 (10个 /年 )和 5个不同烟草品种上分离获得的 15个菌株 (3个 /品种 )进行全基因组 DNA扩增片段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化分析。利用 UPGMA(Unweigthted Pair- groupMethod with Arithm etic Average)软件对受试两组菌株的遗传分化构建遗传进化树 ,结果表明大多数不同年份烟草黑胫病菌株的遗传分化与黑胫病发生危害程度成正相关 ,不同烟草品种上的黑胫病菌株遗传分化与其寄主品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云南省马铃薯银腐病(Helminthosporiumsolan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1年我们从云南省薯产区市场上和仓库内采集到马铃薯银腐病标本 ,研究表明 ,该病冬季发病率达 33. 3%。受感染部位多分布于薯块的茎基端 ,重病薯块因失水过多 ,块茎皱缩。病菌生长后期变为棕色。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大小为 15 0~ 5 5 0× 7 0~ 10 0 μm (平均 35 0× 8 5 μm ) ,1~ 6根成簇着生于球形基部。分生孢子棕色 ,单个或成簇地自分生孢子梗基端往上呈轮状排列 ,直或稍弯 ,顶端小 ,略呈锥形 ,有 3~ 8个横隔 ,大小为 2 0~ 80 μm× 7 5~ 10 μm (平均 5 0× 8 5 μm )。根据该病病原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性状 ,鉴定为茄长蠕孢 (Helminthosporiumsolani)。黑暗和光照下培养 ,分生孢的萌发率无明显差异。通过人工接种于薯块表面 ,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 ,马铃薯银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9.
 利用33个已知基因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云南省的马铃薯主栽品种及加工型品种进行抗病性分析及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合作88对含有8号小种的病原基因感病,表明品种合作88中含有抗性基因R8;Mira对含有3号小种的病原基因感病,说明品种Mira含有的抗性基因为R3;大多数供试品种已丧失了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滇薯6号对87.9%的菌株表现高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50.
烟草黑胫病菌分子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的发展 ,用特异引物进行真菌种间核糖体DNA片段进行PCR扩增以达到鉴定生物种的目的已成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技术和方法。本试验根据从GeneBankdatabase获得的疫霉属真菌 (Phytophthoraspp .)rDNAITS区段序列 ,合成了 1对 1 7bp特异寡聚核苷酸引物进行了不同病原菌、病组织及土壤中寄生疫霉菌 (Parasiticavar.nicotianae)的特异扩增试验 ,提供并完善了一套快速检测该菌的技术和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株 烟草疫霉菌菌株 ,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