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21.
GA3 诱导的单性结实‘宁海白’白沙枇杷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花蕾期GA3 0.5、1.0 g·L - 1处理诱导的单性结实‘宁海白’无核白沙枇杷的糖积累与代谢特性。结果表明: 两种浓度的GA3 诱导的无核枇杷中, 其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总糖的含量均低于正常有核果, 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其中成熟时处理与对照之间各种糖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浓度GA3 处理后, 果实中蔗糖代谢酶( SS、SPS、转化酶) 、己糖代谢酶(HXK、FRK) 和山梨醇脱氢酶( SDH) 等的活力均低于正常有核果, 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 GA3 诱导无核, 导致果实糖代谢酶活力的下降, 是无核枇杷果实含糖量下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2.
 [目的]蝴蝶兰(Phalaenopsis)原产热带,其成花过程中的“温敏”现象已成为制约蝴蝶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朵丽蝶兰(Doritaenopsis hybrid)是朵丽兰(Doritis)与蝴蝶兰(Phalaenopsis)的杂交后代,是目前商业应用最广泛的蝶兰种类之一。研究其在相对低温诱导下的营养生长特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对明确蝶兰花芽分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并深入理解蝶兰成花“温敏”现象的机理,推动整个蝴蝶兰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方法]本研究对朵丽蝶兰(Doritaenopsis hybrid)进行高温(30℃/25℃)和低温(22℃/18℃)处理,测定其叶片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同时对朵丽蝶兰(Doritaenopsis hybrid)‘温敏’SSH文库中分离的两个糖转运蛋白基因(片段)在相对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低温处理的整个阶段,蝶兰叶面积的增长显著低于高温处理,并且在低温处理的前四周(28d),叶片的光能转化效率和PSII的活性明显下降,叶片的淀粉含量急剧下降,还原糖含量持续增加,蔗糖含量在第28d前后表现为先增后减,其中,在低温处理21d至35d中,DhST1的mRNA表达与蔗糖含量的变化一致,而DhSUT1则表现为持续的下降,但二者在抽出的花梗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低温明显诱导朵丽蝶兰叶片营养生长的减缓,并在处理的开始阶段对光合系统产生一定抑制,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的糖转运蛋白基因对低温表现出明显的响应,但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说明在低温诱导的花芽形成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蝴蝶兰成花“温敏”现象的分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ASR(abscisic acid, stress, and ripening-induced)基因是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的一类与环境胁迫和果实成熟相关的重要基因。本研究分离了枇杷ASR cDNA全长基因EjASR1,该基因长为877bp,含有一个82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1个氨基酸。EjASR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荔枝、甜橙亲缘关系较近,与水稻等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EjASR1表达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EjASR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发育前期,表明该基因与成熟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枇杷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从'Athlone'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中克隆了细胞质、细胞壁和液泡蔗糖转化酶基因各1个,命名为HfCIN3、HfCWIN1和HfVIN1,其ORF分别为1 941、1 701、1 920bp,编码646、566和63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8.81%~ 41.86%.HfCIN3与石斛...  相似文献   
25.
甜橙液泡转化酶基因(CSVI)的分离及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不同植物液泡转化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采用滤纸吸附噬菌体PCR法,首次从甜橙基因组文库筛选出含甜橙液泡转化酶基因的阳性X噬菌体,经过大量培养并提取其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DIG southern印迹分析,将阳性条带回收、加工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4722bp,编码588个氨基酸,包括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在GenBank进行Blast检索的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马铃薯、番茄和酸樱桃液泡转化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8%、68%和62%。系统进化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液泡转化酶基因类型。该基因已经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AF433643)。该基因的获得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柑桔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积累和分解机制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果实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综述了枇杷采后木质化的发生、果肉木质化的生理和分子机理,及木质化进程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调控枇杷果实木质化进程、延长贮藏保鲜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正>柑橘是浙江的传统特色水果,产量占中国宽皮柑橘总量的20%左右,世界宽皮柑橘总量的10%,橘瓣罐头加工出口量占世界的60%,在浙江省水果面积、产量、产值中分别占39.0%、  相似文献   
28.
柑橘果实浮皮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果实浮皮是其成熟后期或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目前对其发生机理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生产上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概述了柑橘果实浮皮的症状、主要影响因素及生产上现有的防护措施;针对浮皮发生机理研究进展,重点从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生理生化效应及分子调控等方面阐述了目前的研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的积累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东魁、荸荠种、水梅为试材,研究了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积累及其关系。根据杨梅果实大小的增加将果实发育大致分为3个阶段,呈双“S型”曲线动态变化:第1阶段(约盛花32d前)果实纵、横径增长最快;第2阶段(32-63d)果核发育硬化,果重增加明显;第3阶段(63d至成熟)果实进入快速增长高峰,果重迅速增加,光合产物在果实中迅速积累。杨梅果实中积累的糖主要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仅占总糖的1/4,蔗糖含量在发育初期和中期都较低,盛花52d后开始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东魁高于水梅、荸荠种;葡萄糖和果糖变化大致保持同步,第1阶段较高,第2阶段降到最低,第3阶段迅速积累达到最高,与蔗糖积累基本保持一致,成熟时东魁与水梅较荸荠种高且相近。杨梅果实中酸性转化酶(Ivr)与中性转化酶(Nvr)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幼果早期最高,中期降低后维持较低活性直至成熟。品种间pH值变幅相似,果实发育第1阶段最高,第2阶段降到最低,转色后上升。相关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动态与蔗糖、葡萄糖、果糖的积累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果实横径的增加与果实糖积累组分中蔗糖的变化2者间相关性最大(r=0.93255**)。  相似文献   
30.
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糖含量差异的代谢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促成栽培的‘枥乙女’草莓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月份采收的果实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糖含量有差异,成熟果实的总糖和蔗糖含量以2月份采收的最高,1月份次之,4月份最低;不同月份果实糖含量不同主要由蔗糖含量的差异引起。2月份果实的蔗糖磷酸合酶(SPS)、蔗糖合酶(SS)合成方向活性显著高于1月份,而转化酶活性显著低于1月份,这样有利于2月份成熟果实的蔗糖积累。4月份成熟果实的SS(合成方向)、SPS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水平均与2月份相近,但此时果实仍不能积累蔗糖,表明4月份草莓果实不能积累蔗糖与糖代谢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