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1篇
  2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1.
以儿茶素为对照,沙棘原花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原花青素提取物。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脱脂后的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7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1∶7,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 h;D-101型树脂对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吸附能力较强,纯化后的原花青素纯度可达73.3%.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花对黄花是一对由不完全显性基因(WW)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状;利用集群分离法(BSA)对该白花基因进行RAPD分析,在1 200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引物S1092(5-CCC AGG CTA C-3),在白花基因库和黄花基因库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S-10921250;对该分离群体及其姊妹系和其他白花油菜进行的单株验证表明,S-10921250与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为0.84 cM。  相似文献   
13.
秦杂油1号是利用新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5A与双低恢复系K407杂交筛选出的第一个优势组合.该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寒等突出特点,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18.83 μmol/g,含油量43.37%,恢复株率98%以上.2002~2003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965.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67%,2003~2004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07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秦杂油1号在陕西省2 a安排的12个点次试验中,增产11个点次,增产点次占91.67%.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方法】在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分别采用4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杂交剂SX-1,对YD66A和Cn10 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2次喷施杀雄处理,第1次喷施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第2次喷施在第1次喷施后10~15d内进行,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喷施SX-1的杀雄效果,并探讨其对油菜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冬油菜区A2(6.0mg/L+7.0mg/L)和春油菜区B2(6.5mg/L+7.0mg/L)处理的YD66A和Cn10的全不育株率分别为:98.11%,100%和100%,100%,且无药害反应,植株叶色变浅,茎杆微紫,生长轻微受到抑制,株高和主花序长度有所降低,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略有增加。【结论】SX-1在冬油菜区以质量浓度6.0mg/L+7.0mg/L,在春油菜区以6.5mg/L+7mg/L,分别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首次喷施,首次喷施后10~15d进行第2次喷施,均可获得较好的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春油菜区中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春油菜区生态条件下,春性和半冬性油菜亲本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之间的杂种优势差异。选用不同春化类型油菜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亲本+正交F1组合)设计,分析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亲本对F1的农艺性状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亲本对杂种F1的总角果数影响最大;在亲本春化类型的方差估算及性状遗传力分析中,含油量、单株产量、角果粒数和千粒质量在一般配合力中占的比例较大,说明受到亲本类型遗传较大;在冬春不同类型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含油量、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以春性类型的亲本和半冬性类型的亲本所测配的杂交组合为最大。因此,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杂交组合比同类品种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中早熟品系——炮台一号的棉株的倒4叶为材料,设打顶(D),不打顶(对照CK)、打顶后涂抹浓度为1g·L-1的萘乙酸(T)3个处理。分时间段取样。采用田间和室内HPLC分析方法,对倒4叶体内激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探索打顶后棉株叶片内的激素变化特点,阐明打顶能促进棉花早熟或导致棉花早衰的生理原因,为科学安排打顶期提供科学依据。1棉株打顶后倒4叶内源激素变化动态1.1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棉花打顶期间,3个处理IAA的变化有很明显的差异,CK的IAA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趋势:夜间的IAA含量大于白天。但这种差异随着…  相似文献   
17.
<正>不同类型的柞蚕,对核型多角体病存在着不同的抵抗性[1],而对微粒子病的抵抗性如何,至今未见报导。近几年,柞蚕微粒子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查明不同类型柞蚕对微粒子病的抗性差异,对养蚕防病和抗病育种等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2002~2003年,我们用一化性柞蚕作材料,测定了部分蚕品种(生产种)和不同发育阶段的柞蚕对微粒子病的抵抗性。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三三、三九、一○一、河四一、早一、六号,均由本场柞蚕育种室品保组提供。 1.2 供试病原 取新鲜的柞蚕微粒子病蛹,加入适量灭菌水,通过研磨、过滤和离心提纯,将提纯的微孢子稀释、查数,配成一定浓度,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1.3 测定方法 取不同类型的柞蚕作材料,在各龄起蚕时,将目的病液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经口(蚁蚕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审油菜品种秦优33的亲本为材料,对化杀剂SX-1在制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本的制种密度(A)和化杀剂喷施浓度(B)之间没有互作效应,说明喷施浓度不随制种密度而变化;制种密度对母本的花期和产量影响显著,制种密度与花期负相关,与产量正相关,最大密度A5平均产量达到2 467.56 kg/hm2,比最小密度A1增产11.71%,说明增加制种密度可缩短花期和有效提高产量;喷施浓度对母本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株高、主花序长度、千粒重、单株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均低于对照B7,说明化杀剂的喷施对于母本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施浓度B1、B2、B3和B4比对照产量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折合公顷产量最低的是高浓度B5,比对照减产9.74%,差异显著,说明化杀剂SX-1的喷施浓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喷施浓度B3和B4前期没有正常花,没有药害株,对母本没有明显的抑制,产量降低不显著,是化杀剂SX-1的喷施推荐浓度。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陕西省油菜生产及其育种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陕西省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在种、管、收上多年来没有大的进步,一直延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加上小面积的生产,限制了它对新技术的采用和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由于种植油菜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种油积极性不高。解决的途径是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实现油菜的全程机械化。目前在农机方面,油菜机收的难点,瓶颈已经突破,机械的种、管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在农艺方面,主要是选育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也已育成,为实现油莱的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作者认为:我省高油育种走在了全国的前面,高油品种的生产开创了我国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一步,而油菜的全程机械化将实现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二步,如能大力推进油菜生产的机械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净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杂油3号和秦优7号)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环境因子和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发育时期变化规律一致,均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秦优7号的在各时期净光合速率大于秦优3号,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一致,也为花期>薹期>苗期>角果期,而蒸腾速率为花期>薹期>角果期>苗期,胞间CO2浓度则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的改变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能力也有差异,角果弱于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