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干旱和低磷胁迫对大豆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法,测定不同程度干旱水平下,不同磷素营养基因型大豆叶片中MDA含量、SOD、CAT和POD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显著增强MDA含量,导致细胞膜伤害加剧。SOD、POD与CAT协同作用,具有减缓MDA积累的作用。干旱胁迫下,磷素能有效地增强SOD、POD和CAT活性,减少MDA积累。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采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最高产草量到达时间晚于单播草层.  相似文献   
53.
随着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寒地牧草的种植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而牧草施肥相对比较落后.通过试验表明:牧草专用肥可以促进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使其地上部分生长迅速.N10P5K3表现最好,株高73.7 cm,增高9.8 cm.N10P5K3增产幅度最大,鲜草增产18 486 kg·hm-2,增产率为77.0%;干草增产8 433 kg·hm-2,增产率为78.7%.每kg肥料增产最高的是N10P5K3为61.62 kg,增加了47.9 kg,产投比也最好为5.60 ∶ 1.所以N10P5K3是寒地禾本科牧草生产的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54.
为改善大庆盐碱地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抑制,促进耐盐玉米品种的选育,以龙育4号玉米为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NaCl盐胁迫处理,同时添加1,3和5 mmol·L-1的Ca2+缓解盐胁迫,测定玉米幼苗的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植物受到盐胁迫后与对照相比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增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增加不显著,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加入3 mmol·L-1 Ca2+后,与盐胁迫处理相比,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均降到最低,且与盐胁迫处理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外源Ca2+对玉米幼苗盐胁迫伤害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 mmol·L-1 Ca2+处理对玉米幼苗盐胁迫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控制水磷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积累、保护酶活性(SOD、POD)、水分状况以及根系活力等差异.结果表明,在磷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2个基因型大豆生理活性表现极强.低磷和干旱胁迫下,黑河27以较高的根系活力、SOD和POD酶的生理活性,大幅度降低细胞膜透性来抑制和减少低磷和干旱胁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磷素营养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黑河29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面积等形态变化来适应低磷和干旱胁迫,这就决定其适应在供磷充分条件下生长.磷高效基因型改善了大豆体内水分状况,提高了大豆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56.
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科尔沁草原地区苜蓿和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草地生物量及生长速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苜蓿的株高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Y=at2 bt c.混播组合改变了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生物量积累模式,使其由单播时的W=at2 bt c变化为混播时的W=atb,而混播没有改变紫花苜蓿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均为W=at2 bt c.4种苜蓿在科尔沁地区种植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单播草地群落相比,混播可延长草地的利用时间,比单播无芒雀麦草地产草量高、品质好.4种混播群落最高产量出现时间均比单播群落晚30天左右,不同时期混播草地产量均高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单播与混播群落各组分的干鲜比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单播无芒雀麦干鲜比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高于苜蓿和混播群落.  相似文献   
57.
作物产量与群体结构密切相关。为合理配置群体结构,提高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并最终提高产量,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油莎豆产量潜能。2018年以黑油莎2号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大田裂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90 000株/hm2(A1)、110 000株/hm2(A2)、130 000株/hm2(A3);裂区为种植方式,分别为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B2),45 cm垄上单行(B3);裂裂区为留苗方式,分别为矩形留苗(C1),三角留苗(C2),共18种处理,3次重复。通过测定群体光合速率(CAP)、叶绿素a+b(Chla+b)含量及荧光参数(Fv/Fm和qP),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油莎豆块茎形成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3种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莎豆块茎形成后0 d,冠层和下部叶片叶绿素a+b含量、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块茎形成后25~75 d,冠层和下部叶片叶绿素a+b含量、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先增后降趋势。相同密度和留苗方式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Fv/Fm及qP所测指标表现为种植方式B2最大,较B1、B3差异均显著(P<0.05);相同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上述所测指标表现为留苗方式C2更大,较C1差异显著(P<0.05)。A2B1C2处理产量达到7520.45 kg/hm2,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油莎豆产量的关键。适宜密度下,合理的宽窄行配置和三角留苗方式可有效改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a+b含量,提高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是实现植株个体与群体相互协调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8.
甘草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其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作用,炙甘草还有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59.
以UPOV文件为依据,参照TGP/7/1、TG/1/3、GB/T19557.1等相关原则,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结合我国红三叶育种实际,阐述了红三叶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原则、性状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判定标准及标准品种的选择等内容;筛选出30个测试性状和16个标准品种,其中,质量性状4个、数量性状18个、假质量性状8个,为我国红三叶新品种保护提供了DUS测试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九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哈尔滨地区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于高纬严寒地区种植冷季型草坪草品种,以9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为试材,综合评定了各草坪草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坪用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适应性、密度、质地、颜色和均一性等都表现良好,综合评价高,均适合在本地区种植,其中斗士和旗舰2个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在建坪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