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种植物根系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根系固土力学机理,于2019年5月初,分别对5种植物0~6 mm直根的相同根径施加70%平均极限抗拉力,进行原位瞬时轴向拉伸受损试验.3个月后,根据其愈伤后存活率、活力值、直根极限应变、弹性模量的变化,与平行对照(未受损)进行比较,分析5种植物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的共同规律及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愈伤3个月后,试验根存活率、活力值较平行对照均有明显下降,降低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沙棘、柠条、杨柴、沙打旺、紫花苜蓿.5种植物在代表根径级为0~1.5 mm时,其在愈伤后直根极限应变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14.89±0.98)、沙棘(13.35±0.95)、杨柴(12.68±0.82)、沙打旺(12.66±0.76)、柠条(8.68±0.43);平行对照的直根极限应变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27.76±2.16)、沙棘(16.95±1.36)、杨柴(16.39±1.17)、沙打旺(16.13±1.18)、紫花苜蓿(12.59±0.69).愈伤自修复后直根弹性模量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沙打旺(4.12±0.35)、杨柴(3.61±0.12)、紫花苜蓿(2.79±0.14)、柠条(2.21±0.21)、沙棘(1.64±0.13);平行对照的直根弹性模量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3.89±0.23)、沙棘(2.74±0.19)、杨柴(2.47±0.18)、沙打旺(2.22±0.07)、紫花苜蓿(0.86±0.073).5种植物根系在受拉受损后经愈伤自修复后发现,草本植物根系恢复抗拉能力比灌木、半灌木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磁流变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磁流变液的组成成分、工作模式、比较常见的动力模型。通过磁流变液的动力学参数测试试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结合流变学理论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电流下,磁流变液产生的附加刚度、附加阻尼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糖对植物的抗冻性存在着积极的影响。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禾草混播对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苜蓿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按豆禾间行比例1∶1(B1)、2∶2(B2)、1∶2(B3)和2∶1(B4)混播,并在初霜后测定不同混播处理牧草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豆禾间行比例2∶2混播处理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1∶2和2∶1混播处理,1∶1、1∶2和2∶1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苜蓿与虉草混播后,不同混播比例的虉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单播虉草。3种禾草中,虉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综上所述,豆禾间行比为1∶1及1∶2混播处理中苜蓿及禾草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考虑苜蓿的耐寒力往往弱于3种禾草,又以间行比1∶2混播的处理为最佳选择。研究为当地苜蓿与禾草混播草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为解决绿盲蝽严重为害春茶、防治指标空缺的问题,根据田间绿盲蝽若虫为害特征,对若虫的田间计数方法进行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测算在不同绿盲蝽虫口密度下茶鲜叶的经济损失率,并结合日照茶区绿盲蝽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分析,确定日照茶区以虫口密度为测度的绿盲蝽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茶丛的活动范围,受到鲜叶密度的影响。鲜叶密度大的茶园,一般在小范围内取食;鲜叶密度小的茶园,在略大的范围内取食。但是无论哪种茶园,其取食活动的茶丛横向范围都在一个不超过直径70 cm的圆内。采摘单芽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0.99头/千梢;采摘一芽一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08头/千梢;采摘一芽一二叶的区域,绿盲蝽防治指标应为1.48头/千梢。以田间绿盲蝽虫口密度为测度的防治指标,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防治费用和茶鲜叶收益与日照类似的茶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绿盲蝽若虫田间一般呈聚集分布,且刚孵化若虫虫体较小、生活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应采取多次观察计数的方法,确定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7.
辣木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木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热带落叶乔木,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栽培简便、抗逆性强的优势,而且辣木营养价值高,叶片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7%,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饲料资源。为此,本文就辣木的生物学特征和营养水平进行介绍,并综述其作为饲料资源对动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动物养殖上的保健作用,旨在为辣木作为新型饲料资源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醇提物(EEFCV)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约1.85 g的瓦氏黄颡鱼苗54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T0组)、0.25%(T1组)、0.50%(T2组)、1.00%(T3组)、1.50%(T4组)和2.50%(T5组)EEFCV的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T4和T5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T4和T5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T0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5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T5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3)各组的胃、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3和T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5)T4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T3、T4和T5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各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EEFCV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饲料中添加1.50%的EEFCV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各个高校课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在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进行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中,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的号召。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雪峰乌骨鸡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7周龄母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以25%、50%、75%、100%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替代基础日粮饲喂,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①25%、50%发酵料替代组显著提高乌骨鸡对饲料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75%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75%和100%替代组乌骨鸡屠体率显著增加(P0.05),25%替代组乌骨鸡胸肌率显著增加(P0.05),但各试验组腹脂率无显著变化(P0.05)。③各试验组显著降低胸肌pH_(24 h)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胸肌亮度(L~*)和红度(a~*)(P0.05),100%替代组滴水损失显著下降(P0.05)。④50%、75%及100%发酵饲料替代组肌肉DM和CP含量显著升高(P0.05);50%、100%发酵饲料替代组显著提高肌肉中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含量(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所用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提高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肉品质,但添加比例与效果相关性不明显,以100%替代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