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分析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济麦22为材料,分别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用透射电镜观察两个品种分蘖节和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驯化期(11月2日)两个品种分蘖节的细胞超微结构均没有受损。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细胞内有少量质体,且分蘖节的液泡占整个细胞的比例较济麦22小;封冻后10 d,济麦22分蘖节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外膜不再清晰,而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内除有的线粒体内外脊不再清晰外,其他细胞器官没有明显变化。封冻后30 d东农冬麦1号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细胞核完整,线粒体膜不清晰;济麦22分蘖节细胞内含物基本没有,细胞空泡化。调查期内,济麦22叶片的叶绿体紧贴细胞壁排列,细胞内有较大的中央大液泡,11月2日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叶片细胞基本空泡化;东农冬麦1号有一部分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在细胞中部聚集,调查期内未见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线粒体出现破损,叶绿体排列不再规则,但细胞核仍然清晰。  相似文献   
32.
酵母硒复合酶增强剂对小白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观察以酵母硒为基础的免疫增强剂对小白鼠的应用效果,将5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普通剂量酵母硒组、高剂量酵母硒组、普通剂量酵母硒+酵母细胞壁多糖组、普通剂量酵母硒+维生素E组和普通剂量酵母硒+维生素C组)。各处理组以灌胃的方法补给免疫增强剂,灌胃21d后测定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和溶菌酶含量、肝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在这次试验的剂量范围内,提高酵母硒的水平,并不能全面改善小白鼠的各项免疫及抗氧化指标。普通剂量酵母硒与其他免疫增强剂复合后,除了溶菌酶活力,其他试验指标均较同等剂量的酵母硒有一定改善,不仅如此,复合组的一些指标值可接近或超过高剂量酵母硒组。综合分析表明:酵母硒与酵母细胞壁多糖复合后,免疫及抗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文冠果育苗及栽培技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疏花疏果及花期喷施萘乙酸,实现2年见花,3年结果,5年生树,平均单株种子产量0.56kg。  相似文献   
34.
沂蒙山区蓝莓引种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山东省沂蒙山区蓝莓(Blueberry)引种栽培成果、成功经验。根据试验研究与应用,介绍了沂蒙山区蓝莓园地选择与土壤改良、品种选择与授粉品种配置、整地与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35.
为了科学评价伊乐藻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克藻效应。结果表明,伊乐藻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水体中氮、磷起始浓度越高,其去除效果越明显;不同生物量伊乐藻对河水中其他藻类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生物量增加,其克藻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6.
除草剂咪唑烟酸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过瓶培养法富集培养,从长期使用咪唑烟酸的非耕地土壤中,分离出两株该除草剂的高效降解菌ZJX-5和ZJX-9,经VITEK-AMS细菌自动鉴定仪对上述两菌株分别进行鉴定为:ZJX-5为荧光假单胞菌Ⅱ型(pseudomonasfluorescenesbiotypeⅡ);ZJX-9为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当原始浓度为100mg·L-1时,其在5d内的降解率分别可达89.40%和95.56%,并研究了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对咪唑烟酸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混合菌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单一菌株,尤其在咪唑烟酸浓度较高时,混合菌在降解率及耐性方面均比单一菌株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7.
38.
本研究通过对八个品种亚麻叶片表面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对不同品种间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单位面积气孔数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研究对于亚麻优良品种的选育及引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选取我国11种不同性质的农田土壤,通过外源添加重金属钴(Co),研究其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根伸长的毒性阈值及土壤性质对Co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o对大麦根伸长10%抑制效应(EC10)在11种土壤中的变化范围为37.1~3 914 mg·kg-1土(105.5倍),50%抑制效应(EC50)的变化范围为166.1~6 030 mg·kg-1土(36.3倍)。建立土壤性质与毒性阈值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土壤Co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作为单因子时分别可以解释77.6%、72%的EC10和EC50的变异(P≤0.001)。当在EC10预测模型中引入土壤pH和土壤黏粒(Clay)双因子时,可以解释83.9%的EC10的变异(P<0.001),EC50预测模型中引入土壤pH和总碳(TC)双因子时,可以解释86.1%的EC50的变异(P<0.001)。将我国土壤中得到的Co毒性阈值预测模型和欧洲北美10种土壤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发现基于我国土壤得到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欧洲北美土壤中Co的大麦根伸长毒性阈值,但基于欧洲北美土壤的预测模型不能准确预测我国土壤中Co的毒性阈值。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性质对Co毒性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土壤性质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土壤中Co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以大豆品种东农42为试验材料,对其R4~R6期的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电镜观察表明,叶片的叶肉细胞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豆荚作为叶片的同源器官其同化组织则无此明显区分。豆荚同化细胞的细胞壁厚,细胞排列呈梭形交错,细胞间隙小,有较多的胞间连丝,豆荚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较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少。R4的初期,淀粉粒较少,类囊体片层数量较多,但主要以基质片层纵向贯穿于叶绿体中;R5~R6期,豆荚的类囊体垛叠成基粒较明显,且淀粉粒逐渐增多;R6期,豆荚和叶片的叶绿体内都有数量不等的嗜锇小球积累。豆荚的叶绿体繁殖是独立于细胞分裂的现有叶绿体二分裂产生(哑铃状分裂)。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豆荚叶绿素含量较叶片叶绿素含量低,这主要是与豆荚的叶绿体数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