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9篇
  16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长生07谷子品种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是一个高产稳产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在襄垣县种植的表现突出,即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倒抗病,产量连续4年超过当地推广品种晋谷21号,是值得在襄垣县大面积推广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92.
PVP在桑叶总DNA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采用CTAB(Cetyltrimethyle 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缓冲液,附加1%PVP(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用平衡酚-氯仿-异戊醇-核糖核酸酶法提取桑叶总DNA,经全自动分光光度计SmartSpec^TM检测,结果表明附加PVP的CTAB缓冲液提取的桑叶总DNA纯度高,A260/A280比值在1.80~1.90之间,多糖、蛋白质、RNA去除较彻底,能满足对总NDA质量要求较高的试验,如AFLP分析。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旨在为黔中地区辣椒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及筛选在中度镉污染地区钝化效果良好的钝化剂。选取2种炭基钝化剂(椰壳生物炭、活性炭)和2种硅酸盐类钝化剂(硅钙肥、海泡石)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计选择单施钝化剂以及炭基钝化剂与硅酸盐类钝化剂混合配施,施用总量均为3000 kg/hm2。结果表明:单施硅钙肥处理下对提高土壤pH效果最显著,使土壤pH与CK相比提高了2.36个单位;混施处理下对提高土壤pH效果最显著的处理是:活+海,使土壤pH提高了2.07个单位。单施硅钙肥对降低土壤中DTPA-Cd的含量效果最好,其降低率为36.5%;混施处理下对降低土壤中DTPA-Cd的含量效果最好的处理是:椰+硅,降低率为28.5%。单施海泡石能够显著降低土壤Cd在辣椒果实中的富集系数,使辣椒果实中Cd的含量显著降低,降低率为47.4%,最大限度降低辣椒可食用部分中的安全风险。初步建议在中度Cd污染地区施用炭基钝化剂与硅酸盐类钝化剂时单独施用或者错开时间施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土壤及作物中Cd的污染风险,还能最大限度改良土壤和提高钝化剂的钝化效率。  相似文献   
94.
杂交桑种营养袋地膜覆盖一步成园技术,克服肥团、方格育苗技术制作肥团、方块时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的缺陷,营造出适合桑种出苗的最佳生态环境,促使桑种快出苗,不倒苗,长势好,早移栽,一步成园。栽植时覆盖地膜,保水,防杂草,提升地温,为干旱地区桑树快速高质育苗成园植桑途径。  相似文献   
95.
采用7920桑(2x)×红沧桑(4x)杂交,从1356株F1苗木中获得3株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系分别定名为嘉陵31号、嘉陵32号和嘉陵33号.以二倍体品种湖桑32号为对照,对这3个新桑品系进行了先合生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嘉陵31号、嘉陵32号、嘉陵33号品系的光合速率比湖桑32号的光合速率(23.65 μmol/(m2·s))分别高8.09%,8.07%,12.09%.同时,3个新品系的叶绿素含量也比湖桑32号的叶绿素含量(2.37 mg/g)分别高16.46%,16.46%,24.89%,经方差分析知;3个新桑品系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极显著高于二倍体对照湖桑32号,其中嘉陵33号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也比二倍体对照湖桑32号厚52%,可以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点品系.并经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桑树光舍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4**.研究初步阐明了三倍体品种高产的生理基础,为桑树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6.
荔枝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荔枝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分析,经过NIST 02谱库检索对比,在荔枝酒中共检测出68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醇类和酯类是荔枝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两类化合物。初步得出该荔枝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为β-里哪醇、香叶醇和2,6-二甲基-7-辛烯-2-醇。  相似文献   
97.
双歧杆菌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胡萝卜为主要原料,以两歧双歧杆菌(Bbm)和长双歧杆菌(Blm)为试验菌株,研究了胡萝卜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单一营养因子对Bbm菌细胞生长量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Bbm菌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利用优选的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对Blm菌进行验证性增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膏、玉米浆可显著促进双歧杆菌Bbm的细胞增殖(P<0.01)而磷酸氢二钾既能促进Bbm生长,又有缓冲培养基pH值的作用;利用L934筛选出Bbm的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在胡萝卜汁中添加0.3%大豆蛋白胨,0.6%牛肉浸膏,0.5%酵母膏,0.4%玉米浆,0.2%磷酸氢二钾,将此培养基经37℃培养12 h,Bbm活菌数4.75×109cfu/mL,Blm活菌数4.82×109cfu/mL。  相似文献   
98.
以新疆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5 mg/L 6-BA+0.5 mg/L 2,4-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1 mg/L TDZ+0.3 mg/L IBA,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1.0 mg/L 6-BA+0.3 mg/L IBA,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0.5 mg/L IBA,新疆杨组培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形成的根条数多,苗体健壮,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其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文章旨在分析新疆褐牛乳房炎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功能,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在新疆褐牛乳房炎抗性性状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试验采用DAVID 6.8软件对课题组前期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的乳房炎抗性相关基因(共20个基因)进行功能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String 10.0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挑选出JAK2和STAT5A基因,通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AK2、STAT5A基因在不同乳房健康程度的新疆褐牛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GO富集分析得到,20个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膜、免疫应答和调节防御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JAK-STA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PPI分析发现,20个基因中有8个基因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实时荧光定量试验发现,JAK2、STAT5A基因在健康新疆褐牛血液的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患乳房炎新疆褐牛(P<0.01;P<0.05)。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试验,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了不同乳房健康程度的新疆褐牛与JAK2、STAT5A基因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大麦(Hordeum vulgare L.)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基因组结构变异与表型和环境适应差异的遗传机制,以大麦基因组为参考,基于182份大麦和青稞样品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了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82份大麦和青稞样品的平均测序深度约为12 X,共获得74 262个结构变异,包含48 078个缺失(65%)、13 461个插入(18%)、7 012个倒位(9%)和5 711个染色体内易位(8%)。大麦参考基因组18.72%(7 440/39 734) 的基因位于结构变异区内。许多与基因组结构变异相关的基因参与了光系统和防御反应过程。研究认为,基于182份大麦和青稞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结果将为大麦和青稞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结构变异数据集,并将加深对大麦和青稞物种进化和表型差异分子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