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四季小白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黄壤镉(Cd)污染的缓解作用及普通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Cd污染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降低其生物富集系数,从而缓解Cd对普通白菜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普通白菜的出苗率及株高、根长、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等生长指标,显著降低植株体内的Cd含量,抑制Cd从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综合来看,10%生物炭添加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AM菌根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引进6种AM菌根真菌,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运用恒温培养室和大棚盆钵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时间越早,菌株间侵染率越高,AM最佳接种时间为播种期。G.etunicatum和G.mosseae两个菌株是理想的菌株。在播种期接种菌根真菌,对秧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秧苗的素质,主要是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条件。从接种后6个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来看,G.etunicatum和G.mosseae增产幅度最高,达到29.6%~35.4%。  相似文献   
23.
探究氮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白萝卜上的应用效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贵州高海拔冷凉蔬菜区及相似地区的应用和白萝卜丰产提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T1)、全量氮肥(T2)、85%氮肥配施有机肥(T3)和70%氮肥配施有机肥(T4)4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白萝卜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白萝卜产量为123896kg/hm2,高于T2处理19846kg/hm2;氮、磷、钾累积量均以T3处理最高,分别为167.9、247.4、314.4kg/hm2;T3处理氮素农学效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90.1kg/kg和59.0%,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白萝卜纯收益为84105.50元/hm2,高于T2处理13822.90元/hm2。综上,在贵州高海拔冷凉蔬菜区,配施有机肥能够替代15%的化学氮肥,建议在本地区氮肥投入量为96kg/hm2,同时配施有机肥6000kg/...  相似文献   
24.
生猪产业是贵州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贵州规模化养猪产业不断发展,但也带来了系列的环境问题.结合贵州养猪现状,阐述了生猪养殖的环境污染风险和生猪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5.
以'黔椒11号,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腐殖酸液体对贵州鲜食辣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明腐殖酸液体肥对贵州鲜食辣椒生物效应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腐殖酸液体肥在贵州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FP处理相比,CSF、CLF1、CLF2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辣椒鲜产水平,增幅分别为6.12%、9.12%、2.30%,但是LF处理则出现降低,降幅为6.99%.CSF、CLF1、CLF2处理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LF处理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则出现降低.从肥料利用率看,CSF、CLF1、CLF2和LF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和磷肥的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其中CLF1处理的肥料表观利用率最优,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01%、14.68%、46.54%.在贵州鲜食辣椒种植栽培中,采用复合肥作基肥、腐殖酸液体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可以实现辣椒增产提质以及肥料减量增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6.
27.
黄壤作为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主要的农业土壤类型,其质地黏重、比水容量小、养分含量低、酸性较强、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提高黄壤肥力尤为关键。绿肥的种植可以起到部分替代化肥、改良土壤的作用,根据2017—2021年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的研究以及示范推广,提出黄壤旱地绿肥利用与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以期为黄壤旱地的绿肥种植、高效利用以及化肥减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不同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材,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0 mmol/L(K0)、1 mmol/L(K1)、3 mmol/L(K2)、5 mmol/L(K3)、7 mmol/L(K4)和9 mmol/L(K5)6个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分别为52.10~156.70 g/株、11.97~20.58 g/株和12.71~28.98 g/株,K4产量较其余处理提高5.8%~200.7%;不同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分别为24.25~32.34 g/kg、1.50~2.46 g/kg、7.00~55.73 g/kg和19.10~22.65 g/kg、2.51~3.70 g/kg、23.40~38.37 g/kg;钾素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K2时达最大,分别为55.5%、59.6 kg/kg和41.8 kg/kg,偏生产力(PFP)呈逐渐下降趋势,K1最大,为98.2 kg/kg;不同处理粗蛋白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K0最高,为14.06%,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K4、K2和K4最高,分别为14.06%、18.20%和36.89 mg/100g,干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K0最高,为24.00%;不同处理马铃薯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K3、K3和K2最高,分别为216.99 U/mg、5.60 U/mg和653.01 U/mg。【结论】施钾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养分吸收以及酶活性,钾素施用量过高,马铃薯产质量呈下降趋势,且抗逆酶活性降低;不考虑土壤供钾条件下,马铃薯钾肥施用量以3 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