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7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8篇
  75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光核桃是我国特有的蔷薇科桃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旱、抗病能力和更新容易等特性。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是研究光核桃的分子特性的关键所在。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光核桃基因组DNA,利用CTAB提取法对其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TAB提取液的最佳用量为700μL,最佳裂解时间为40 min,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体积比为25∶24∶1)的最佳使用次数是2次,氯仿、异戊醇混合液(体积比为24∶1)的最佳使用次数也是2次,异丙醇的最佳使用体积分数为2/3。  相似文献   
92.
Arthrobacter sp. AG1菌株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先祝  蒋建东  李荣  李顺鹏 《土壤》2008,40(5):754-759
在阿特拉津浓度为50mg/kg干土的黄棕壤、潮土和红壤接种1.5×106CFU/g干土的降解菌Arthrobacter sp. AG1,10天后土壤中的阿特拉津分别降解至1.5、6.6和10mg/kg干土。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但AG1仍能在不满足其生长繁殖要求的pH值的土壤中有效降解酸性土壤中阿特拉津;土壤中水分含量对降解效果影响较大,>20%时降解效果较好;土壤低含水量和低pH值会导致AG1降解阿特拉津的活力下降。不同的接种量对降解效果有一定影响,但105~107CFU/g干土接种量的AG1都能有效发挥降解作用。AG1降解完土壤中的阿特拉津后,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和15%的情况下能长期保持降解活性,对60天后第2次施入黄棕壤和潮土中的50mg/kg阿特拉津4天时降解效率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93.
进行3 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稻曲病与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7 d,667 m2施用30%肟菌·戊唑醇40 mL、5%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86.6%、84.3%、72.6%和87.2%、85.0%、63.3%;对纹枯病药后15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83.8%、86.3%。水稻破口前17 d,667 m2施用30% 肟菌·戊唑醇40 mL、5% 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74.7%、87.8%、87.8%和 72.9%、91.2%、91.2%;对纹枯病药后22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70.1%、80.1%。3种杀菌剂在破口前7 d 施用1次,对稻曲病防效以30%肟菌·戊唑醇最好,60%A井冈霉素较差;在破口前17 d施用1次,以5%已唑醇与60%A井冈霉素较好,30%肟菌·戊唑醇较差。兼治纹枯病以60%A井冈霉素与30% 肟菌·戊唑醇较好,5%已唑醇次之。  相似文献   
94.
乡村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乡村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责任的承担与完善直接影响C市乡村污水治理的水平和效果。为此,必须在弄清C市乡村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运行维护单位的责任及义务,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95.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
茄科蔬菜轮作对高发枯萎病蕉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茄科蔬菜轮作对高发枯萎病蕉园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连作后,土壤中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为连作前的16.53和1.92倍;与香蕉连作相比,辣椒和茄子轮作后,土壤中细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02和2.82倍,真菌分别显著降低了96.31%和98.42%,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显著降低了87.84%和81.36%,但对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与香蕉连作相比,辣椒和茄子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放线菌/真菌[Actinomycetes/fungi(A/F)]和细菌/真菌[Bacteria/fungi(B/F)]值,且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具有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功能的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97.
98.
勉有明  李荣  侯贤清  李培富  王西娜 《核农学报》2020,34(10):2343-2351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改良和玉米增产的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3种不同腐熟剂[生物秸秆速腐剂(SR+BS)、EM菌秸秆腐熟剂(SR+RJ)、有机废物发酵菌曲(SR+OW)],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其对秸秆生物失重率、砂性土壤理化性状和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腐熟剂均能有效促进玉米秸秆腐解,其中SR+RJ的秸秆腐解程度最佳,翻埋130 d后其秸秆生物失重率为49.9%,SR+OW和SR+BS次之,3种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7.1、5.7、5.2个百分点。SR+RJ对改善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效果最佳,较CK显著降低4.2%,同时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及生育中后期土壤贮水量,SR+OW和SR+BS次之。施用秸秆腐熟剂能明显促进玉米生育中后期植株生长,其中SR+RJ最佳。SR+RJ和SR+OW对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最明显,分别较CK显著增产26.9%、23.4%,显著增收28.8%、23.4%。可见,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有效促进玉米秸秆腐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以EM菌秸秆腐熟剂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宁夏扬黄灌区还田后促进秸秆腐熟和砂性土壤培肥及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
通过考察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在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条件下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其质量,从而评估无血清培养基支持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发育的能力。采用IVD101和G1/G2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并以CR1aa+5%FBS作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IVD101和G1/G2的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1.2%±9.1%、42.2%±10.8%,48.0%±9.2%,P〉0.05)。通过囊胚差异染色和冷冻/解冻胚胎存活率分析胚胎质量,发现无血清培养基ICM/Total略低于对照组(31.8%±10.5%、29.5%±11.9%vs .33.0%±14.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别的囊胚经程序化冷冻/解冻后无血清培养基的存活率(IVD101、G1/G2)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84.8%、80.4%'US.77.3%,P〉0.05)。结果证明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可以支持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的体外发育,且其对程序化冷冻的耐受性与添加血清组(CR1aa+5%FBS)相似。  相似文献   
100.
荷斯坦牛抗热应激候选基因S441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S441为奶牛假定抗热应激候选基因。在核心母牛场湖南省奶牛原种场测定不同世代的种母牛213头,在核心公牛场湖南省种公牛站,以及北京、上海、南京、安徽等地测定种公牛46头,共检测出具有S441基因的母牛27头,检出率为12.7%(27/213),公牛15头,检出率为32.6%(15/46)。在湖南省奶牛原种场,有、无抗热应激候选基因的母牛在热应激期间的产奶量分别为1736.75kg和1528.63kg,产奶量下降率分别为3.51%和22.56%,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下降率差异显著(P〈0.05),基本肯定该基因为抗热应激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