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冬虫夏草天然的资源极为有限。为了满足需要 ,进行虫草的菌丝培养是目前工厂化制约的首选。笔者从 1993年从福州洪山制药厂引进了中国拟青霉 PaecilomycessinensisChen,XiaoetShi (spnov) ,即一种冬虫夏草的无性型[2 ] 。通过液体培养 ,进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的原料生产[3 ] ,干燥后即可用于制药。现将液体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菌种生产1.1 培养基配方 ①常规PDA培养基 ;②蚕蛹 2 % ,葡萄糖2 % ,磷酸二氢钾 0 .1% ,硫酸镁 0 .0 5 % ,酵母粉 0 .3% ,琼脂2 % ;③马铃薯 2 0 % ,…  相似文献   
23.
台湾毛木耳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生  郑束 《食用菌》1997,19(2):10-11
  相似文献   
24.
爱玉是桑科、榕属的多年生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在台湾省,其天然分布在海拨800—1800米多雨湿润的天然林内,藉气生根攀生在树杆或岩石上。每年春夏之间开花,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果实是由多数小花生于花托上形成的一种隐花果。内质的花托形成了一个空心的腔,花分布于腔的内表面,共有3种:  相似文献   
25.
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多种具有滋补和药用的成份,天然的冬虫夏草主要产于四川、青海、云南、西藏、贵州、甘肃等高寒山区,完成一个世代需三年以上时间,天然的资源极为有限。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进行虫草菌的菌丝培养是目前工  相似文献   
26.
袋栽毛木耳,一般在菌丝走满料后,菌棒表层菌丝会出现胶质化,有的可见在整个简表包附着1~5mm厚的胶质层,严重影响原基的形成而导致绝收.(一)形成原因①培养基含水量相对偏低,基内菌丝呼吸作用强.②在养菌过程中菌筒堆积过紧,环境温度偏高.③袋口没有及时解开,致使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分不能及时散发.④菌筒堆积过久或搬入大田栽培时,菌丝突然接触充分的氧气而发生徒长,在黄水处形  相似文献   
27.
以V2O5和草酸为原料,水热合成了VO2(B)带状结构.采用XRD,SEM,TEM和HRTEM等技术对不同水热条件下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根据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的结构和形貌推断了VO2(B)带状结构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V2O5首先和草酸反应生成V6O13,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V6O13继续和草酸反应生成VO2(B),且最初生成的VO2(B)为杂乱无章的片状堆积结构,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片状结构逐渐转化为长度约为1 μm,宽度约为100~200 nm的带状结构,其晶格条纹间距约为0.51 nm.  相似文献   
28.
福州市工厂化周年栽培白色金针菇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最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目前福州市本地以及在外省设分厂的企业有20多家,日产鲜菇35t左右,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浙江等周边沿海发达城市,占据了当地白色金针菇市场的半壁江山,经济效益显著。工厂化周年栽培总量大,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积少成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9.
秀珍菇栽培主要问题与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秀珍菇在我市栽培面积已超过5000万包,是我市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栽培前景与效益良好。秀珍菇栽培通过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但由于季节、品种、培养基、温度处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常造成不出菇或菇蕾死亡等现象,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0.
福州市工厂化周年栽培白色金针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福建省福州市及在外省设分厂的企业有20多家,日产鲜菇35t左右。白色金针菇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周边沿海发达城市,占据了上述城市市场的半壁江山,经济效益显著。工厂化周年栽培总量大,在成本控制方面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