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菊科入侵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种子产量高且易于传播等)而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38篇共211个关于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的案例。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入侵后,85%以上的案例中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氮素含量显著(P <0.05)增加,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菊科植物入侵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分解凋落物和改变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来改变土壤氮素含量,从而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氮养分资源造成极大影响。土壤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能帮助理解土壤氮在入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完善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相似文献   
122.
奶牛乳房炎时常危害奶牛群,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细菌性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占比极高。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从内蒙古手工奶酪中筛选到一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结果分析,鉴定菌株为Lacticaseibacillus saniviri,命名为LS-1。通过酶稳定性试验、酸碱稳定性试验、热稳定性试验,确定菌株LS-1的细菌素生物学特性。LS-1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较敏感,经100℃水浴处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LS-1细菌素经p H处理,p H为11.0时抑菌活性丧失。本研究所筛选的LS-1,丰富了产细菌素的菌种资源,其所产细菌素具有作为治疗奶牛乳房炎替抗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3.
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管控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兽冲突是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下人类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全球性问题,会同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在当前趋势下,这种矛盾冲突正在激化。文中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国内外人兽冲突管控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人兽冲突问题;尽管人兽冲突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国内外的人兽冲突形式存在共性。在应对我国的人兽冲突问题时,应考虑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共同出资,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4.
受到科学进步模式启发,公共政策分析者把政策的变化总结为两种基本变化模式即常规变化和范式变化。 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中选取以农村教师教育为代表的常规变化政策,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为代表的范式变化 政策。通过回溯性的分析和总结教育政策的嬗变动因与规律,我们发现,进行常规变化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发生率最 高,并为政策实现革命性的变化和跨越式的发展作量的积累,只有常规变化和范式变化两种政策变化模式适时交替, 政策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预设目标和取得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控制小麦穗颈长的遗传位点,以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与郑麦9023(ZM9023)杂交后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2、2013和2014年分别在四川农业大学温江试验田种植,对其穗颈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穗颈长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遗传的特点。在四年环境中,总共检测到4个控制穗颈长的QTL位点,分布于3A、5A和6B染色体上,贡献率为7.55%~11.44%。位于6B染色上wPt-669607~wPt-5480标记之间的QTL位点在三年环境中被稳定检测到。同时,四年环境下穗颈长与株高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仅在一年环境中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粒长和粒宽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鉴定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穗茎长度适中的小麦品系及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和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锡纸包裹培养皿模拟黑暗5~6天,揭开锡纸模拟种子萌发,分析胚芽光谱表型、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燕麦照光后胚芽表型发生显著变化,无芒雀麦与燕麦胚芽光合色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揭开锡纸第1天光照第1 h(E1 h)后缓慢积累,光照1天(E1 d)后迅速增加;类胡萝卜素在E1 d先下降后迅速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整体上升,无芒雀麦PSII最大光学效率(Fv/Fm)在E1h—E1d迅速上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在E2.5h—E1d上升,燕麦Fv/Fm和Fv′/Fm′在E1h—E1d上升。综上,无芒雀麦和燕麦种子在揭开锡纸后的E1h—E1d为叶绿体发生重要阶段,在E1 d后叶绿体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禾本科牧草种子萌...  相似文献   
127.
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密切结合,积极开展以游赏、狩猎及自然体验等项目为主的生态旅游,在实现对野生动物有效保护的同时,也为政府、社区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文中介绍了坦桑尼亚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管护体系,并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坦桑尼亚各类型保护地中的典型区域及其保护管理经验与问题。目前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利用方面仍不充分。借鉴坦桑尼亚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以野生动物观赏、自然体验、科研活动等为内容的具体实践的可行性,结合国内实际提出相关建议,可为实现其生态价值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8.
坡耕地是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用2004-2020年高精度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从地形位指数、核密度、耕地利用动态指标分析典型岩溶山区普定县坡耕地时空演变在不同地形位等级上的响应,并对坡耕地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4-2020年,研究区坡耕地在空间上呈"东南多、东北少、西部较少"的分布特征。坡耕地分3个阶段收缩:急剧收缩阶段(2004-2009年)高地形位坡耕地撂荒收缩速度最快,缓慢收缩阶段(2009-2015年)中地形位坡耕地收缩速度最快,加速收缩阶段(2015-2020年)低地形位坡耕地收缩速度最快;2)第一级、第三级地形位范围内坡耕地变化面积最大,高地形位劣质坡耕地向林草地转型占总体转型面积的69.67%,低地形位坡耕地向园地及建设用地转型占总体转型面积的38.14%;3)坡耕地演变由陡坡向缓坡转移、由高海拔向低海拔转移,聚集度下降,高地形位坡耕地转型提高区域生态效益,中、低地形位坡耕地转型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双赢效益;4)自然地理环境是坡耕地时空演变的基础支撑,社会经济是主导因素,政策是外在拉力,不同梯度地形位坡耕地影响的主导因素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岩溶山区不同地形土地利用优化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9.
采集疑似朱顶红褪绿环斑病毒(HCRV)侵染的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不同发病时期的叶部组织,通过HCRV-N基因特异性引物的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确定由HCRV侵染。进一步应用负染色、超薄切片制样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叶部无症、褪绿、黄化和坏死不同发病时期的HCRV粒体在细胞内呈现散布或聚集的特征,散布的病毒粒体包被双层膜结构,发病后期聚集的病毒粒体呈现串珠状,聚集于管状囊泡中。在侵染潜伏期,水鬼蕉细胞核、叶绿体等亚细胞结构较完整;发病早期和中期,细胞核结构完整,叶绿体基粒片层消解,线粒体增加且结构较完整;发病后期,大部分细胞坏死,液泡中残存内溶物,少部分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串珠状病毒粒体聚集于管状囊泡,是HCRV区别于同属其他病毒的明显特征,可作为诊断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基层妇联组织是引导基层妇女工作全面开展的关键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基层妇女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变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基层妇联组织角色在面临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中凸显出了妇联组织机构管理的局限性,常规工作开展缺少专业化支持,缺少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协助和参与,服务于需求和调查的意识弱化等诸多问题;建议从优化行政化管理弹性、完善专业化支持、加强培育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强化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调研和培训等方面重构基层妇联组织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