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1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以不同浓度的NaCl、KNO3溶液处理4个辣椒品种种子,探讨了各溶液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萌发芽苗体内POD、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天鹰和改良线椒8819的上述3项指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天鹰在受到NaCl处理时的发芽率和受到KNO3处理时的发芽率表现截然相反的趋势,春雨在0.3%KNO3处理下有了71.4%的最大发芽率,用蒸馏水处理改良线椒8819更有利于发芽;相对CK而言,4个品种辣椒种子在NaCl、KNO3处理下,其POD同工酶谱带的带数增加,染色加深,而它们在受到同浓度离子的不同处理时,SOD同工酶酶带的亮度高低为:NaCl>KNO3>CK,说明高浓度的NaCl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SOD同工酶活力。  相似文献   
52.
小麦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湿度越大菌丝生长越快 ;2 4h黑暗或 12h黑暗 +12h光照较有利于菌丝生长。小麦赤霉病菌在小麦、燕麦、玉米、绿豆等煎汁中培养不产生分生孢子 ,在该试验选用的合成培养基中产孢且孢子量大 ;在各类预防性杀菌剂中 ,多菌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赤霉毒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毒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有毒害和致死作用;赤霉毒素使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株高、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根系还原力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并使电导率值升高.  相似文献   
54.
抗旱剂对大豆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拌种剂加浸种剂复合处理能够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降低,植株保水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抗旱剂浸种8h后2%拌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5.
用^60Co-γ射线诱变辐射重庆面包麦的干种子,对M2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大小为:总重>粒数>退化小穗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在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大小为:淀粉>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指数>吸水率>出粉率>容重。筛选出一个农艺性状变异类型,一个品质性状变异类型。当遗传距离为80.31时,可将202株分为5类。  相似文献   
56.
王峰  王敏  张从宇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134-1138
为了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小麦的诱变效应,以优质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的干种子为试材,用25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317个M3代株系的株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M3代群体中,株高、穗数、穗长、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株系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10个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以超过群体均值±2.58×标准差(P≤0.01)进行筛选,筛选出各类性状正向变异株系38个,负向变异株系12个,其中48、58、71、307、311等5个株系综合性状优良,其株系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高于亲本。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一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株系292,与重庆面包麦有3个亚基的差异。说明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小麦可以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能够引起HMW-GS基因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57.
安徽省番茄灰霉菌抗药性测定和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安徽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结果表明,田间有BSDSNS、BSDSNLR、BSDSNHR、BHRDSNS、BMRDLRNS、BHRDLRNS、BHRDLRNLR7种抗性类型,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具有抗性的菌株分别占试验总菌株数的28.3%、20%和73.3%。  相似文献   
58.
番茄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安徽省合肥、蚌埠、六安、和县的 5 4个番茄灰霉病菌株进行了对速克灵的抗性测定 ,并分析了番茄灰霉病菌生长特性与抗药性、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4个菌株为速克灵高抗型 ,占 7.4% ;无中抗型 ;5 0个菌株为敏感型 ,占 92 .6%。各菌株间生长速度、菌核干重差异较小 ,产孢量差异较大。产孢量与菌核干重相关极显著 ,其余性状间相关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9.
自2005年起,国家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户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执行过程中,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农发行、粮食局等部门,不断完善、创新监管理念,全面做好政策性粮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0.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茬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小麦生育期滞后,主要影响拔节期前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密度对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下降,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明显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进而产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上升。播期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大于主茎穗。与11月5日播期相比,11月25日播期下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积累量、籽粒干重、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3.37%、9.96%、9.04%、25.37%和17.07%,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55.71%、54.34%、51.80%、59.70%和22.70%。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上升,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减少,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增加;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上升,沉淀值下降。与主茎穗相比,密度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更大。与300万株·hm-2密度相比,600万株·hm-2密度下单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7.90%、13.60%和4.76%,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20.17%、14.46%和6.23%。可见,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晚播小麦产量并改善晚播小麦品质性状,本研究中11月15日、11月25日两晚播条件下适宜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