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1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目的]本文旨在优化与改进小麦取样后的后处理措施,为提高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2个试验:取样后3种放置方式(取样后去除根系、取样后保留根系和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与取样后7个放置时间(0、2、4、6、8、10和12 h)为试验条件;以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的7个放置时间(0、0.5、1、1.5、2、2.5和3 h)为试验条件,分析其对抗倒伏相关形态指标和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放置12 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放置10 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内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取样后去除根系放置方式下,单茎鲜质量、机械强度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时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放置时间的延长,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0.5 h内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变化较小,但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0.5 h时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7.21%、5.63%和19.91%。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田间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植株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10 h内测定结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抗倒伏性状需在2 h内测完;同时基部节间剥除叶鞘后应立即进行相关性状的测定。  相似文献   
42.
采用0.05%、0.10%和0.20%3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进行1、3和7 d的诱变处理,考察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态、组织学特征及其分化成苗的状况,并对多倍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况均产生一定影响,类原球茎相对膨大,表面粗糙,呈暗绿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不同浓度秋水仙素诱变时间长短与类原球茎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关系密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类原球茎分化苗周期增长,成苗率降低;不同处理的多倍体诱导频率不同,最高诱变率可达30.0%;多倍体在形态、细胞组织学上与二倍体差异明显,细胞核变大,染色体数目加倍。  相似文献   
43.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施氮对小麦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强筋小麦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特征与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适量施氮(240kg.hm-2)显著提高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过量施氮(360kg.hm-2)时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施氮水平对两个小麦品种籽粒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在施氮0~240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而过量施氮不利于籽粒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小麦湿面筋、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参数与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适量施氮能使强筋小麦加工品质变优;增施氮肥导致弱筋小麦加工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44.
去叶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去叶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的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开花期3种不同的叶片处理对江淮地区种植的八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去叶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来看,旗叶的叶绿素含量首先表现为只保留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但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只保留旗叶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变小,在花后20~25天左右逐渐低于对照;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剪去全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比对照增加幅度逐渐变大。从去叶对产量构成方面来看,与对照相比,剪去全旗叶处理下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重降低,且在3种去叶处理中降低幅度最大;剪去1/2旗叶处理和只保留旗叶处理下的千粒重均下降,但供试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因品种不同有增有减,从而导致了部分品种的单穗重略有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小。花期不同的去叶处理对‘连麦2号’、‘衡7228’两个小麦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生产上的稳产性更好。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氮硫配施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氮硫配施对小麦籽粒巯基、二硫键含量与粉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被测粉质参数和面团延展度均逐渐增加。在施氮量为120kg·hm-2时,随施硫水平的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籽粒巯基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二硫键含量和面团延展度逐渐增加。与其他处理相比,施氮、硫量分别为240、60kg·hm-2时,小麦的各被测参数值最高。综上所述,适宜的氮、硫供给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改善小麦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郑麦9023的诱变效应,用2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郑麦9023干种子,对M_3代群体166个株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高分子量谷蛋白(GMP)含量、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共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及高分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鉴定。结果表明,M_3代群体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LOX活性均值高于亲本,硬度、沉降值、GMP含量和PPO活性均值低于亲本。以超过群体均值±1.96×标准差[P(|u|≥1.96σ)≤0.05]为标准确定变异株系,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仅发生正向变异,发生变异的株系分别为5个和3个;硬度没有产生正向变异,发生负向变异的株系有7个。M_3代群体中发生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株系6个,亚基组成从郑麦9023的Null/7+8/2+12突变为1/7+8/2+12,品质得分提高了2分。在M_3代群体中筛选出13个强筋小麦株系,无弱筋小麦突变体。说明~(60)Co-γ射线可以诱导蛋白质亚基发生变异,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分析氮素水平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和扬麦13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N 105、210和315 kg·hm-2),应用~(15)N示踪分析技术研究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转运与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植株及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来源于肥料氮和土壤氮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来源于土壤氮比例显著高于肥料氮。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弱筋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29.44%~41.25%,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为36.51%~60.89%,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2个小麦品种的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为N105N210N315,且N315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低于N105、N210处理,即弱筋小麦籽粒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保证弱筋小麦籽粒品质的同时,又有相对较高的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适宜的施氮量应在105~21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48.
2015-2016年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研究灌浆期持续6d和9d涝害处理对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及水分胁迫解除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涝害会显著降低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0.05),但不同处理下降的幅度存在差异;涝害6d处理(WL6)和涝害9d处理(WL9)净光合速率分别降至正常水分处理(对照,CK)的82.0%和71.5%;水分胁迫解除后3d,WL6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得到恢复,与CK表现一致,而WL9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与CK差异显著,仅恢复至CK的86.3%。涝害阶段及水分胁迫解除后3d,小麦旗叶SPAD值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保持一致。与涝害9d处理相比,涝害6d处理进行降渍以后,小麦叶片的光合特性能得到较好恢复。涝害期间,WL6处理的旗叶胞间CO2浓度较对照显著升高,表明涝害6d后旗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气孔因素所致;WL9处理气孔导度显著下降的同时,胞间CO2浓度却无显著变化,说明涝害9d后小麦叶片的低光合作用主要也是受到了非气孔因素的影响,与叶片气孔的张开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49.
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出发,论述了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利用科研平台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面向本科生开放、开展系列科研报告及讲座、开展科研技术选修课程、大型仪器设备观摩第二课堂及建设大学生科研“创客”实验室等手段,为科研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做法和经验可为同类型院校科研平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文心兰类原球茎液体增殖过程中秋水仙素化学诱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秋水仙素对液体增殖培养中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进行多倍体诱变, 获得了大量的文心兰多倍体试管苗。结果表明, 秋水仙素浓度越高, 处理时间越长, 类原球茎受伤害程度越严重, 再生苗多倍体比例越大, 最高诱变率可达46.7%; 低浓度, 短时间秋水仙素处理易产生嵌合体; 四倍体试管苗植株粗短, 健壮, 叶片宽厚, 叶片下表皮气孔张度较大, 下表皮细胞核较大且靠近细胞壁边缘;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