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117篇
  199篇
综合类   844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376篇
园艺   147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进一步提升割草机的收割修剪综合效率为目标,从识别的精准度层面入手,基于形态学与光谱成像技术展开优化研究。以通用智能型割草机的作业结构组成为切入点,深入理解形态学与光谱成像的算法机理,建立两者的协同算法识别与检测模型,并针对割草机完成相关联模块的软件程序控制及硬件组件配置,形成协同处理的高效能割草机装置。展开整机协同识别处理与检测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与光谱成像协同的割草机整体识别检测能力较单一的算法应用有显著优势,准确率与特征分类精度分别相对提升5.40%和7.65%,识别覆盖率可相对提升7.80%;整机避障识别误差大幅度下降,系统稳定,显著提高了割草机的综合检测效率,有利于农艺园林智能化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2.
使用IHT-85型球果烘干机进行马尾松球果烘干脱粒,采用变温烘干,持续20小时,定时换筛和筛选种子,出籽率可达1.86%,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达89.7%,种子脱粒成本为6.97元/kg。  相似文献   
993.
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投喂刺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营养成分测定及投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试验观察。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浒苔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安全藻类食品。另外,分别以浒苔、海泥、浒苔∶海泥(质量比3∶7)、配合饵料∶海泥(质量比3∶7)4种饲料投喂刺参30 d。试验结果:浒苔∶海泥(3∶7)组既有最好的增重率,也有良好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配合饵料∶海泥(3∶7)组次之;而单独投喂浒苔组或海泥组则表现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浒苔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可替代马尾藻、鼠尾藻、海带等作为一种优质的刺参养殖用饵料源。  相似文献   
994.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展斑点叉尾鮰疾病种类调查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践经验,总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期饲喂高脂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于预估高脂饲料对石斑鱼生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粗蛋白水平为48%的基础上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8%(EE8)、10%(EE10)、12%(EE12)、14%(EE14)、16%(EE16)、18%(EE18)和20%(EE20)的7组等氮饲料,饲喂初均重为(13.70±0.0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4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粗脂肪水平的提升,增重率(WGR)和存活率(SR)无显著性变化(P>0.05),EE14~EE20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而脏体比(VSI)显著增大(P<0.05),饲料粗脂肪超过16%后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上升(P<0.05)。EE14~EE20组腹肌粗脂肪(AMEEC)显著升高(P<0.05),EE16~EE20组的肝体比(HSI)显著增大(P<0.05)。与EE12组相比,EE8、EE10、EE18和EE20组的...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饥饿胁迫对刺参免疫和生长的影响,在11?13℃条件下,研究体质量为(20±0.15) g的刺参在不同时间(0、10、20、30、40、50、60 d),饥饿胁迫对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吞噬活性以及对刺参体质量、脏壁比、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LZM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饥饿60 d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47.06%、17.57%;SOD活性、RB活性和吞噬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饥饿胁迫第20、2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32.88、0.328、1.35 U/ml,其后显著下降,第60天时显著低于初始值,分别下降27.87%、38.08%、53.43%;其体质量在第60天时为初始体质量的68.08%,呈现负生长;脏壁比逐渐增大,第60天时为0.56,显著高于初始值0.44 (P<0.05)。随着存储营养物质的消耗,刺参体质量损失率增加,存活率下降,存活率与体质量损失率之间存在着y = ?0.0354x2+0.4354x 99.117的函数关系,呈二次曲线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饥饿时刺参通过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需要,长期的饥饿有可能降低刺参的免疫能力,直接影响刺参的健康和生长。  相似文献   
997.
黑山羊是衡阳当地养殖的优秀山羊品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性情温和,体表清洁、卫生、无脏臭,喜欢爬山坡奔走,好动,群居性强,放牧以采食牧草为主,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快,方便饲养管理. 一、饲养管理 1.羔羊肥育刚出生的黑山羊应尽早吃到初乳,对春羔要注意防寒保温、防伤害,对不作为种用的小公羊要及时去势.对羊群定期驱虫,3...  相似文献   
998.
2013年夏季山东地区某刺参育苗场处于保苗期的刺参苗种暴发 腐皮综合征疾病,表现为附着力下降、棘刺顶端溃烂、排脏、表皮溃疡和自溶等症状。自患病个体病灶组织分离优势细菌,并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回接感染、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完成致病原的鉴定。此外,通过对发病前后养殖系统中优势菌丰度的变化,追踪确定了所分离病原菌的致病阈值。结果显示,从患病参苗体表病灶处分离的一株优势菌HP130917A-1,经回接感染证实,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对刺参苗种的半致死浓度为1.2×106 CFU/ml。生理生化结合分子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此外,完成了患病池保苗期间池水和附着基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动态分析,共分离得到了6种主要优势菌,分别为溶藻弧菌、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溶藻弧菌一直是养殖系统中优势度最高的种类,且随着附着基在保苗池中时间的延长,其在附着基表面沉积物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到第50天时,浓度达到8.97×106 CFU/cm2。而此时系统中参苗开始暴发腐皮综合征疾病,可将此浓度视为该病原的致病阈值。因此,在夏季保苗过程中应加强养殖系统中弧菌总数的监测,制定适宜的附着基更换频率,建立和优化刺参保苗工艺,以期为刺参苗期疾病防控和优化健康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 mg/m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浓度大于0.1 mg/mL的壳聚糖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茵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变短等形态学变化.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茵丝细胞膜的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为对比大红袍花椒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特性和品质,揭示对流辐射联合干燥大红袍花椒的干燥过程,指导大红袍花椒生产实践。通过薄层干燥试验,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在不同温度(50℃、60℃、70℃)和相对湿度(10%、30%、50%)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合Weibull函数的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及估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进行干燥动力学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干制花椒油苞结构,提取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时间最长,升温降湿有利于提高热风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但对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干燥影响较小;Weibull函数能很好地模拟三种干燥方式,α随干燥条件变化明显,β>1,水分迁移是由物料表面和内部共同控制,估算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303×10-7~2.815×10-7 m2/min、7.646×10-7~9.628×10-7 m2/min、2.200×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