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相似文献   
12.
茎尖大小及病毒钝化剂对甘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负相关(r=-0.9875),表明病毒在茎尖部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脱毒效果较好。添加适量的病毒钝化剂可提高脱毒率,但同时抑制茎尖生长,成苗率有所降低。选用无病症、生长健壮的薯苗作脱毒材料,可以得到较高脱毒率的组培苗。  相似文献   
13.
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抗病抗虫育种提供依据,于2004~2006年在山东济南对152份来自黄淮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抗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及蚜虫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中表现高抗条锈病的品种(系)占46.71%,中抗品种占25.66%;高抗叶锈病的品种占23.68%,中抗品种占24.34%;高抗白粉病的品种占28.29%,中抗品种占55.92%;高抗蚜虫的品种(系)占5.26%,中抗品种占13.16%.综合来看,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系)47个,占30.92%;兼抗(中抗以上)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的有5个品种(系),占3.29%.  相似文献   
14.
麦长管蚜种群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5.
16.
燕麦蚜茧蜂种群动态及其控蚜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1991年在济南进行燕麦蚜茧蜂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其种群动态,并将控蚜效能区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该蜂无越冬越夏虫态,抗高、低温能力弱,成蜂存在“突增”“突消”现象,高山与平地、海岛与陆地出现时间一致,我国东部地区发生期相互衔接。据此认为燕麦蚜茧蜂有追随寄主麦长管蚜季节性同步远距离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 1996~ 1999年研究 ,明确了侵染甘薯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的失毒温度为 6 0~ 6 5℃ ,稀释限点为 10 -3 ~ 10 -4 ,体外保毒期为 1天 ,用 2 3种植物测定表明 ,SPFMV侵染普通牵牛和巴西牵牛 ;桃蚜、棉蚜、豆蚜、绣线菊蚜均为SPFMV传毒介体 ,白粉虱不传。免疫电镜观察 ,SPFMV质粒线条状 ,长度 830~ 85 0nm。制备的SPFMV抗血清效价为 1∶10 2 4。  相似文献   
18.
大豆蚜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表明,大豆蚜在济南地区每年可繁殖18-22代,世代历期、产仔历期及产仔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田间有翅蚜有2次迁飞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大豆上苗期仅见零星群体。8月上旬植株上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播种时沟施铁灭克、呋喃丹对苗蚜控制作用较好,田间蚜量高峰前喷一次氧化乐果或速灭杀丁,可基本控制蚜牙为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要大蒜品种和品系的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96份大蒜品种和品系进行了病毒病症状及有关农艺学性状观察记载 ,其中 6 6份用 5种病毒抗血清作Dot-ELISA和免疫电镜检测及观察 ,发现大蒜不同品种 (系 )对不同种类病毒侵染存在明显差异 ,84.8%的大蒜品种 (系 )受 2种以上病毒侵染。韭葱黄条斑病毒 (LYSV) ,洋葱螨传潜隐病毒 (OMbFV)和洋葱黄矮病毒 (OYDV)是侵染中国大蒜的主要病毒种类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GCLV)和青葱潜隐病毒 (SLV)也有检出  相似文献   
20.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8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品种,将黄淮豆区7省1市202个毒株划分为7个株系(y1~y7)。y1~y2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文丰5号);y3~y5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齐黄10号、徐豆1号、诱变30、鲁豆4号),y6~y7为强毒株系,y6除密荚1号外侵染齐黄22等7个品种,y7侵染所有8个鉴别品种,引起叶脉坏死症状。全区以弱毒株系为主(559%),中毒株系占287%,强毒株系占153%。明确了各地区株系的分布与流行趋势。株系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