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产出比将达1:6.55,日本黄姑鱼投入产出比当年就可达1:12以上。生长比对实验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在自然海域生长比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更具优势,岩礁性种类在连续放流3年以上时增殖的累积正效应才逐渐得以体现。结论认为,人工生境水域的增殖放流增加了渔业产量,使种群得以恢复,也丰富了自然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82.
以大白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miRNA-143前体序列,构建重组载体pEGP-miR-143,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荧光观察转染效率和报告基因表达效率,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细胞内miRNA-143的表达,以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活性;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及重组载体酶切验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GP-miR-143载体;转染细胞后进行荧光观察,载体中GFP有较好的表达活性;QRT-PCR表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试验组miRNA-143表达有显著提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已成功制备miRNA-143过表达载体,为在动物细胞和体内开展miRNA-143相应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北京市郊典型农田施肥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京郊粮田、菜田和果园3种农田施肥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菜田和果园化肥施用量较高,氮、磷、钾肥均显著高于粮田.菜田和果园氮肥用量分别为1741.0和1172.8 kg/hm2,分别是粮田氮肥用量的4.5和3.0倍;磷肥用量分别为1375.1和996.4 kg/hm2,分别是粮田磷肥用量的15.5倍和11.2倍;钾肥用量分别为791.3和602.4 kg/hm2,分别是粮田钾肥用量的21.1和16.1倍.另外,3种利用方式的农田氮、磷和钾肥施用比例不同,粮田为75.4%、17.3%和7.3%;果园为42.3%、36.0%和21.7%;而菜田为44.6%、35.2%和20.3%.3种种植类型中均存在氮肥投入过量、钾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采用常规的系统选育方法,经13年(1999年至2011年)选育出香软、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云香优208",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与泰国米"水晶香米"、"香米王"比较达到泰国水平,部分指标优于泰国米,可代替进口的泰国米。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5.
86.
合成磷源在石灰性潮土中的有效性及氮肥形态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几种人工合成磷源在两种质地土壤中的有效性及不同氮肥形态对它们有效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几种合成磷酸盐在轻壤质和轻粘质潮土中的生物有效性的大小顺序分别为 :磷酸二钙 (DCP) >磷酸八钙 (OCP) >磷酸铝 (Al P) >磷酸铁 (Fe P) >氟磷灰石 (FA)和DCP >Al P >OCP >Fe P >FA。几种人工合成磷源在两种质地土壤中的有效性与土壤中相应形态无机磷的有效性相一致。它们在轻粘质潮土中的生物有效性明显受氮肥形态的影响。配施NH 4 N和CO(NH2 ) 2 时 ,Al P和FA的有效性比配施NO-3 N明显提高。配施NO-3 N可以明显提高Fe P的有效性。它们在配施不同氮肥形态下的生物有效性与不同氮肥形态处理下的根际pH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不同水分和添加物料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轻粘质土壤 ,模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的组分因素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向其它无机磷形态转化 ,主要转化为Fe-P ,其次是Ca2-P、Ca8-P和Al-P ,而很少转化为O-P和Ca10-P。其转化规律受不同培养组分因素的影响。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 (200g/kg)利于Ca8-P、Al-P向Fe P和Ca10-P的转化 ,过高的水分含量 (200g/kg)有利于Ca10-P的活化与Fe-P的大量生成 ;不同量CaCO3加入促进了Fe-P、Al-P以及Ca2-P向Ca8-P、Ca10-P方向转化 ;秸杆、腐植酸的加入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量以及无机磷总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Al-P、Fe-P等形态的磷量减少 ,Ca8-P、Ca10-P形态的量增加。不同量秸杆以及腐植酸的加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速效磷下降的幅度 ,提高了土壤速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88.
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代表性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90、180、270、360、450kg·hm^-2 6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0~360kg·hm^-2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高;当施氮量超过360kg·hm^-2时,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450kg·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最高,风味较佳。随着施N量的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当施氮量大于270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360kg·hm^-2为0—10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的拐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0-360kg·hm^-2施氮量呈线性相关。结合北京郊区土壤肥力状况,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70-360kg·hm^-2,在当前农民习惯施氮量450kg·hm^-2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20%~40%,可以达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且环境风险较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介绍了油茶病虫害种类与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并重点对危害油茶叶、梢、枝、干、果的约20种油茶病虫害的为害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0.
不同磷源对作物根际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网室盆栽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种P源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对作物根际生物活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P源处理,小麦生长过程中根际、非根际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及根际效应(R/B)有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K2HPO4>CaMg-P>SSP>FA>CK。微生物数量在生育后期达到高峰。作物根际磷酸酶活性随生育期的进展逐步增强。不同P源处理影响下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总体顺序为:FA>SSP >K2HPO4> CaMg-P>CK。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中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