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2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控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水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控水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对水稻分蘖前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LAI)有增加的影响趋势,但后期下降较快,导致产量很低。干湿交替循环控水灌溉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同化物的输出,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最终增加水稻产量。W3处理控水到-25 k Pa时,出现了水分亏缺现象,尤其在抽穗灌浆期导致叶面积下降,最终影响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因此适当控水使稻田处于"干湿交替"的水分循环状态(本试验中控水到-15 k Pa),有利于干物质生产,增加经济产量,实现节水增产高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2.
玉米硅的阶段营养与土壤有效硅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壤质草甸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4叶期以前吸硅量较低,拔节期吸硅增加,抽雄初期为吸硅高峰期。硅主要分配在叶(43%)和根(39%),籽实和茎分别占11%和7%。NPK配施硅肥能促进植株对硅的吸收。基施硅肥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硅浓度,比不施肥区提高200mg/kg;追施硅肥,使抽穗初期土壤有效硅提高到757.8mg/kg。基施、追施硅肥比对照增产5.6%和7.18%。  相似文献   
83.
电控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通过分析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渡过程,建立了行星式自动变速器动力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换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换挡过渡过程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离合器充放油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WM控制电磁阀对离合器充放油压力进行调节。在换挡过程中,系统先后采用了开环控制、斜率控制以及基于增量PID算法的闭环控制,同时改变发动机喷油量对换挡过程进行了控制。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换挡过程中采用的开环控制、斜率控制以及基于增量PID算法的闭环控制以及发动机喷油量的控制策略改善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84.
平衡施肥技术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玉米高产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推荐施肥量与习惯施肥量在玉米产量效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增长最快,磷肥不足易影响玉米苗期的干物质积累,施钾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各处理以推荐施肥的OPT处理产量最高,比习惯施肥的FP处理增产6.5%,二者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OPT施肥水平下,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钾。因此,必须科学调配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85.
硅钙复混肥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 ,水稻施用硅肥后 ,能提高植株体内SiO2 含量 ,提高细胞壁的强度 ,进而株形挺拔、抗倒伏。小麦试验亦表明 ,施硅增加冬小麦表皮细胞壁厚度和硅化细胞数量 ,提高茎秆刚性。但到目前为止 ,关于施硅钙肥对玉米抗倒性能及产量影响的报导甚少。为此 ,我们探讨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 ,施用硅钙复混肥对玉米抗倒伏及其产量的影响 ,为科学施用硅钙肥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本项目于 1 996年布置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试验地上 ,土壤为壤质草甸土 ,其理化性质为有机质 2 8.45g/kg ,全氮 0 .0 93%,全磷 0 .8g/kg ,全钾 2 8.1 5g/…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辽河三角洲单季稻区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于2012、2014、2016、2018年依托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借助不同的分析方法,即产量-效应曲线法和土壤氮素平衡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纯氮0~420 kg·hm-2)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产量-效应曲线法得出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理论施氮量为217 kg·hm-2,采用土壤氮素平衡方法得出的理论施氮范围为221~235 kg·hm-2。当施氮量为210~260 kg·hm-2时,水稻产量(10 071~10 227 kg·hm-2)及氮肥利用率(36%~43%)均较高,施氮量超过260 kg·hm-2时,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三个指标,目标产量超过10 000 kg·hm-2时,辽河三角洲地区氮肥施用推荐阈值为217~235 kg·hm-2。本研究得到的推荐氮肥用量比当地农民常规用量(270~300 kg·hm-2)降低了13%~28%,有效减少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盈余与淋失风险,为该地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出了切实可依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长期施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连续施氮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以辽北昌图2007-2016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从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两方面入手,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长期连续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方面受施氮量影响较大,而施氮量相同时与施肥方式无明显关系,长期连续不施氮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在维持原有水平下略有下降,增施氮肥后,无论哪种施肥方式,都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氮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已有研究,但是当化学肥料用量已经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时,继续提高氮肥用量不能实现作物产量的持续增加,因此玉米高产应为中氮用量,10 a后肥料贡献率从高到低分别是N_2N_3N_常N_1,与10 a平均结果相一致。因此,氮肥是影响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元素,缺氮使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能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适量氮肥与磷钾配施可使耕层土壤有效养分维持平稳增加。本试验区域内推荐氮肥用量为241.5 kg/hm~2,拔节中期追施一次的农田操作方式即可达到维持土壤较高肥力水平和粮食增产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8.
为明确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和籽粒硒含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西藏青稞主产区80个地点的青稞籽粒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不同青稞产区土壤全硒含量、有效硒含量和青稞籽粒硒含量及其成因。结果发现,西藏青稞产区土壤全硒含量范围在0.026~0.432 mg·kg-1,平均值为0.180 mg·kg-1;根据土壤全硒含量分类标准,缺硒土壤占49%,硒适量土壤占33%,富硒土壤占18%,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土壤有效硒含量范围在0.001~0.059 mg·kg-1,平均值为0.013 mg·kg-1。青稞籽粒硒含量范围在0~0.098 mg·kg-1,平均值为0.011 mg·kg-1;根据籽粒硒含量分类标准,其中90%属于硒缺乏。青稞主产区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含量之间及二者与青稞籽粒硒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可作为衡量青稞富硒潜力的有效指标。土壤有效硒每增加0.01 mg·kg-1,籽粒硒含量增加0.014 4 mg·kg-1。本结果有助于西藏富硒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富硒青稞等农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89.
通过2009至2010年对云南省主要育种单位新育成的9个新品种(系)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云资粳41号、岫粳16号:云昌粳1号三个新品种,产量较高,群体生长整齐,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外观品质优。这三个品种可在保山适宜区域进行试种。  相似文献   
90.
孙文涛  郭轶 《中国农资》2011,(22):18-18
本报讯近日,由六国化工公司研发人员自主创新设计的“湿法磷酸磷石膏堆场淋溶水回收利用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