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姚卓  陈万权  高利  刘太国  刘博 《植物保护》2014,40(3):122-126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Kühn, TCK)引起的我国对外一类检疫性病害。本项研究对其病菌冬孢子的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菌株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上45~50 d时达到萌发高峰,冬孢子浓度对萌发率有影响,浓度为(100~105)×10?4个/mL时萌发率最高。因此,可以选用此浓度作为室内TCK冬孢子萌发研究的适宜浓度。在室内进行TCK冬孢子的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表明,冬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后,将麦种放在培养皿盖中的湿滤纸上, 置于5 ℃的培养箱中培养,直到苗长到3~5 cm,然后将麦苗种植到直径为24 cm的塑料盆中,在白天30 ℃,夜晚18 ℃的生长箱中培养至植株成熟,可获得7%左右的发病植株。  相似文献   
82.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CLSM)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病菌(TCK)和小麦光腥黑穗病病菌(TFL)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冬孢子各自都含有自发荧光物质,均能在488 nm激发光下,分别在510~550 nm、530~600 nm中得到相应的发射光,且呈现的荧光分布均匀,大体形态清晰;而层切扫描发现自发荧光在这两种冬孢子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TCK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外孢壁和网脊上,而在原生质中分布少;TFL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孢壁,原生质中分布少。  相似文献   
83.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研究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0%氟硅唑微乳剂、20%丙环唑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62.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各自高、中、低浓度处理对河南新乡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整体上三唑酮对小麦白粉菌群体仍具较好防控效果。试验中该药剂处理也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产出/投入);锰锌·腈菌唑与腈菌唑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其他药剂;而其他6种杀菌剂防效无明显差异。寡糖·链蛋白和三唑酮的高、低浓度处理药效呈显著差异,氟硅唑的高、中浓度处理药效均显著高于其低浓度处理,锰锌·腈菌唑高、中、低三浓度间防效呈显著性差异。产量分析显示,三唑酮处理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4.
由于地理生态条件、叶锈菌群体结构、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应的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方法。美洲、中国、欧洲、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分别含有Lr1、Lr2 a、Lr2 c、Lr3、Lr9、Lr16、Lr24、Lr26、Lr3 ka、Lr11、Lr17和Lr30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但附加的辅助鉴别品种不尽相同;澳大拉西亚和印度的鉴别寄主自成体系。这种格局不利于国家间研究结果的对比和交流。因此,建立一套国际通用鉴别体系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5.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 victoria),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丝状真菌生物学研究中。Gfp基因通过与目标基因融合,可进行真菌的蛋白质及细胞器定位、细胞动力学、突变体致病力检测、生态学行为以及与其他生物互作等研究。  相似文献   
86.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 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表达或部分表达其固有的抗病性, 但部分抗叶锈病基因则不能表达。四倍体波斯小麦Ps5、Ps8和野生二粒小麦D s3含有相同的抗叶锈病基因LrPs (暂定名), 在双二倍体Am1、Am2、Am3、Am5和Am7中可以表达其抗病性, 但在Am4中不能表达;二倍体粗山羊草Ae37含有Lr41和未知基因, 但Lr41在双二倍体Am2中不能表达;四倍体硬粒小麦Dr147携带Lr23和未知基因, 在双二倍体Am6中不能充分表达。抑制基因的存在是导致抗病基因不能表达或部分表达的主要原因之-。抑制基因位于AB染色体组或D染色体组上, 其抑制作用对抗病基因和病菌致病类型具有专化性, 还可能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和寄主遗传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在常温下, 双二倍体Am1、Am2、Am3和Am5对叶锈菌致病类型DGS/HB的抗病性均由1对相同的隐性抗病基因LrPs (暂定名)控制, 与它们具有共同的四倍体亲本Ps5有关。Am4不具有苗期抗叶锈病基因, 但含有来自粗山羊草A e39的1对隐性抑制基因SuLrPs (暂定名), 可抑制Am1、Am2、Am3和Am5中隐性抗叶锈病基因的表达。对抗病抑制基因存在原因和遗传分析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2001~2003年分别按照替换试验设计的模型盆栽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991与稗草、普通粳稻越富与稗草,比较这两个水稻品种与稗草的竞争力。水稻和稗草按照4:0、3:1、2∶2、1∶3和0∶4的比例混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粳稻越富和转基因水稻991对稗草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在稗草存在下,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991的干重和根长受稗草抑制程度大于普通粳稻越富;而叶面积指数的趋势相反,991的入侵能力明显低于越富。综合评价为在与稗草的竞争性方面,普通粳稻越富优于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991。  相似文献   
88.
水杨酸对感染TMV烟草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杨酸(SA)和普通烟草花叶病毒(TMV)诱导且接种抗病烟草品种CV85和感病烟草品种G80,研究其对烟草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烟草品种对照接种处理的PAL活性均较对照增加;抗病烟草品种CV85诱导和诱导接种处理的PAL活性也较对照增加,且较对照接种增加得更为明显,8d时可达活性高峰;而感病烟草品种G80诱导接种后,其PAL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而对照接种后PAL活性升高,17d时达到活性高峰;诱导接种并没有增加感病烟草品种的PAL活性,而增加了抗病烟草品种的PAL活性。可见,外源应用SA控制烟草花叶病毒病在抗病品种上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89.
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明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携带的苗期抗叶锈基因状况,改进和完善基因推导方法。【方法】选用17个具有较高鉴别能力的致病类型,在不同温度和(或)光照强度下测定,结合系谱分析进行基因推导。【结果】在供试的47个小麦品种(系)中,推导出Lr1(存在于11个品种或品系中)、Lr3(7)、Lr3bg(3)、Lr9(3)、Lr10(3)、Lr13(10)、Lr16(6)、Lr23(2)、Lr26(14)和Lr34(1)共10个已知抗病基因,另有42个品种(系)含有未知基因。【结论】在苗期进行基因推导时,尽量多地选择鉴别能力强的致病类型,在相对稳定均一的环境条件下重复测定,并结合系谱分析,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结合温度与光照强度梯度,具有持久抗病性潜质的抗叶锈基因Lr13和Lr34可在苗期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90.
水杨酸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和PAL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内源水杨酸(SA)可能是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性(SAR)的信号物质,它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