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2011-2012年度中国六省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2011-2012年度云南、四川、青海、陕西、甘肃和河南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特点,用31个近等基因系或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从六省采集的180份小麦叶锈菌标样进行了苗期毒性分析,共鉴定出62个致病类型,主要包括SHJ(10%)、THT(8.9%)、PHK(6.1%)、SHN(5%)、PHT(4.4%)、SHD(4.4%)、PCH(3.9%)、THP(3.3%)和THK(3.3%)。其中对Lr2c、Lr10Lr14aLr14bLr33Lr36的毒性频率均超过75%,说明这些抗病基因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对Lr9Lr19Lr24Lr25Lr28Lr29Lr38Lr42的毒性频率低于30%,说明其在生产中仍然有效;对Lr2aLr3Lr3bgLr20Lr30Lr32的毒性频率在六省中差异较大。毒性多态性结果表明云南和四川的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多态性较高,其次为河南、甘肃和陕西,青海的毒性多态性最低。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有效的小麦抗叶锈基因复合PCR体系,从而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方法]以28个‘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和1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作为试材,测试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9、Lr26、Lr19和Lr20的STS标记特异性,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抗叶锈基因Lr9-Lr26和Lr19-Lr20的复合PCR检测体系。对116个小麦品种(系)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供试品种均不含有Lr9和Lr20,47个品种含有Lr26(基因频率为40.5%),‘中梁22’含有Lr19。经反复验证,Lr9-Lr26和Lr19-Lr20复合PCR技术检测结果可靠,且与上述单个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Lr9-Lr26和Lr19-Lr20的复合PCR检测体系可以准确、稳定、高效地检测小麦抗叶锈基因Lr9、Lr26、Lr19和Lr20。  相似文献   
43.
中华寿桃日灼和裂果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寿桃因个大、质优、晚熟而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但该桃有一个致命缺点即日灼和裂果。为了防止日灼和裂果,我们对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的千亩中华寿桃园采取了如下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4.
中国小麦生产品种对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病害,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是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115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的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种对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苗期对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抗病的品种9个(占参试品种的7.8%),均表现感病的品种23个(占20.0%);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V26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13个(占11.3%)、成株抗性品种5个(占4.3%)和慢锈性品种3个(占2.6%).表明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品种整体抗条锈性水平仍较低,需大力加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工作,并对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非(弱)杀菌化学物质诱导烟草对病毒病(TMV)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12种非 (弱 )杀菌化学物质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病 (TMV)抗性的效果 ,供试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烟草对 TMV的抗性。新复级差测验结果表明 ,不同非 (弱 )杀菌化学物质对烟草抗病毒病性具有不同的诱导作用 ,其中 ,水杨酸表现突出 ,平均防治效果为 5 0 .30 % ,灌根 +喷雾和灌根两种处理方法与喷雾处理差异极显著 ,但灌根 +喷雾处理和灌根处理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差异 ,低浓度处理诱导效果高于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46.
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的RPB2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及其近缘种小麦网腥黑粉菌[T. caries (DC.)Tul.]、小麦光腥黑粉菌(T. laevis Kühn)和其他6种黑粉菌的DNA为模板,用RNA聚合酶II的第2亚基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RPB2-740F/RPB2-1365R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均能扩增出617 bp大小的DNA片段,供试的其他6种黑粉菌没有任何扩增产物。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的RPB2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08%,存在17个碱基的差异。利用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作为小麦腥黑粉菌的内置对照引物,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特异引物CQUTCK2/CQUTCK3相结合可提高小麦矮腥黑粉菌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以生产用5种基因型小麦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复制酶基因ORF2转化愈龄40d的幼胚愈伤组织,经过G418筛选后,共再生出9株抗性植株,拓宽了小麦农杆菌转化的受体基因型。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大麦黄矮病毒复制酶基因ORF2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初步抗病性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对GPV株系具有抗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受体基因型、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对农杆菌侵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以12个全国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生产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为试材,利用抗性组分法研究了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4个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条中31号、水源11-14和水源11-4的寄生适合度。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病害量是度量条锈菌生理小种寄生适合度最重要的参数,其次是夏孢子生活力、产孢能力、产孢面积、产孢期,由此提出寄生适合度=(产孢量×侵染概率×夏孢子堆密度×夏孢子萌发率)/潜育期。研究还发现,条中32号的寄生适合度最高,致病性最强,与目前该小种为优势小种的事实相符;水源11-14的寄生适合度较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抗病育种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9.
小麦品种在西藏的抗条锈性变异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在西藏的抗锈性表现,于2009-2011年在西藏林芝西藏农牧学院实习农场,对来自全国小麦条锈病菌变异观察圃的46份已知抗性基因小麦品种、45份生产及后备品种和由西藏农牧学院保存的26份西藏小麦种质资源(包括生产品种、引进抗源品种及区试材料)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在小麦条锈病菌变异观察圃中,46份已知基因品种中33份表现为抗病,3份表现为感病,10份抗性不稳定;45份生产及后备品种中20份表现为抗病,12份表现为感病,13份抗性不稳定;26份西藏种质中,22份表现为抗病,3份表现为感病,1份抗性不稳定。调查表明,大部分材料表现出较稳定的抗病性,但目前在西藏高原麦作区实际生产中应用却较少。为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应进一步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根据小麦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设计1对小麦秆锈菌特异性微卫星引物Pgtfssr1(f/r),可在来自中国不同麦区的20份小麦秆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小麦条锈菌、小麦叶锈菌和其它麦类病原真菌中未扩增出该特异性片段。病菌侵入寄主30 h后便可检测到特异性DNA片段的存在,灵敏度达到1 ng•μL-1模板DNA浓度水平。【结论】成功研发出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SSR分子标记,为小麦秆锈病早期诊断在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