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两个温带相思属树种的耐寒性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导法并结合原产地气候因子多变量分析,对温带黑木相思、灰木相思幼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变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树种层次上,两者的耐寒性相差无几,灰木相思略强于黑木相思;而在种源层次上,耐寒性变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黑木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4℃左右,而灰木相思则在-4~-6℃之间。在澳大利亚32°S以北地区,昆士兰州的绝大多数种源的耐寒能力差,仅有新南威尔士州的LAWLERS种批表现较好的抗寒性。在凉爽地区的种源中,有60%的种批表现出较高的耐寒能力。耐寒的黑木相思有来自塔斯马尼亚州的REDCR.、南澳州GAMBIER山区、新南威尔士州LAWLERS和维多利亚州BONANG种批。耐寒的灰木相思有维多利亚州的SYDENHAM和PYALONG、新南威尔士YASSGUNNING种批。  相似文献   
102.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3.
模拟石漠化山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对滇楸、任豆和银荆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K,T1,T2,T3 4个不同处理组,3树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表现CO2利用效率CUE的平均值均呈显著差异,其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银荆>任豆>滇楸,且各指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在CK组,3树种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在T2组银荆幼苗WUE显著高于任豆和滇楸.在4个不同处理组内,滇楸幼苗的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任豆和银荆幼苗.  相似文献   
104.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105.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和黄土、荒漠、冻土等并称为中国西部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是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我国石漠化分布广,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危害的分析,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通过生态治理措施,分别不同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进行分类治理,为改善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明油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变化特征,以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为试材,对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ABA、IAA、GA3、ZR和矿质元素氮、磷、钾、锰含量进行了测定,明确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油茶果实发育和种子油脂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果实质量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种子油脂的积累进程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生长之后。油茶果实中ABA和IAA含量较高,ZR和GA3的含量较低。盛花后255 d 之前,种子中的内源激素ABA、IAA和GA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皮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种子,而且其变化特征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相吻合,油茶发育后期果实的膨大生长与果皮内源激素IAA、GA3和ZR的含量紧密相关。在油茶种子油脂积累之前(盛花后255 d),种子内源激素ABA含量出现高峰,ABA在油茶种子成熟和油脂积累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油茶果实迅速膨大期,果皮中氮和磷元素的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种子中氮、磷、钾和锰元素的含量表现出迅速下降趋势,随着种仁含油率升高,果皮中氮、磷元素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钾和锰元素的含量升高,种子中钾和锰元素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果皮和种子中矿质元素可能发生了相互转运。   相似文献   
107.
山核桃新品种‘亚优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优8号’是从浙江省建德市山核桃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较大,坚果质量5.72 g,纵径25.19 mm,横径22.25 mm,果形指数1.13。出仁率44.8%,果仁含脂肪61.10%,蛋白质65.30 mg · g-1,钾2 820.2 μg · g-1,钙1 275.7 μg · g-1。7年生树平均坚果产量1 291.65 kg · hm-2,早实、丰产,综合性状优。  相似文献   
108.
为摸清青川县筛选的油橄榄八个品种扦插生根能力,采取冬季加热沙床扦插催根,翌年春季移栽到基质容器的方法进行扦插育苗,对沙床扦插和移栽后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显示:沙床扦插阶段各品种扦插存活率大小为配多灵(Pendolino)科拉蒂(Coratina)莱星(Leccino)鄂植8号皮削利(Picholine)钟山24号埃蒙(Empetry)豆果(Arbequina)。移栽后根系数量配多灵(Pendolino),埃蒙(Empetry)最低;苗高生长量为科拉蒂(Coratina)配多灵(Pendolino)皮削利(Picholine)豆果(Arbequina)莱星(Leccino)钟山24号鄂植8号埃蒙(Empetry),根系长度为配多灵(Pendolino)皮削利(Picholine)钟山24号科拉蒂(Coratina)鄂植8号莱星(Leccino)豆果(Arbequina)埃蒙(Empetry)。综上所述,油橄榄品种间扦插生根能力及存活率表现不同,根系和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品种类型使用合理的育苗方式,提高扦插存活率和生长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9.
富源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源县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8654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6%,为了解石漠化的特点,进行了两条典型线路调查,结果是陡坡比缓坡严重;阳坡比阴坡严重;山顶部位比山脚严重。在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0.
余甘子花粉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甘子花粉培养以25℃、15%蔗糖加2%琼脂最适宜。在最适条件下,余甘子花粉萌发呈明显的抛物线型。余甘子花粉在常温下生活力最多只能保持3~5 d,在用硅胶干燥、密封、4℃条件下保存,经30 d后,花粉萌发率已明显下降;经过半年以后,花粉萌发率已接近为零。在干燥、抽真空、-18℃条件下保存,经过1年储藏后,还能保持较高花粉萌发率,完全可用于生产。余甘子花开放后,前2 d内授粉坐果率最高。余甘子是异花授粉树种,花期早的品种可以和花期早、中的品种一起配置,而不能与花期晚的品种一起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