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钾(-K)和施钾(+K)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莲藕移栽76 d后,+K处理叶片和叶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K处理,并均在97 d膨大茎成型后逐渐降低;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速率和累积量在早期为+K处理低于-K处理,97 d后+K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明显加快,其累积量于139 d明显高于-K处理,160 d不同处理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量趋于稳定,+K处理为1 204 g/株,比-K处理高19.7%。在97—160 d产量形成关键期,膨大茎中氮、磷和钾的累积量,+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32.8%、10.3%和74.2%,其中来自其它器官转移的氮、磷和钾,+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1.20、0.12和1.26 g/株,来自根系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转运的氮、磷和钾,前者比后者高2.16、0.04和5.70 g/株。莲藕氮、磷、钾累积总量之比-K处理为1﹕0.14﹕0.90,+K处理为1﹕0.13﹕1.31。【结论】钾营养促进莲藕干物质生产和累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提高莲藕各器官尤其是叶柄中钾的含量,在生育后期促进干物质和养分从叶片等器官转移并贮存到膨大茎中并最终增产。  相似文献   
92.
BNS是一个对温度敏感的小麦雄性不育系,敏感期低温表现不育,高温恢复可育。2014/2015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温度相对较高,但BNS的自交结实率比温度相对较低的2011/2012年度低50%以上。为探讨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近4a(2012-2015年)小麦生育期的温度走向,以及温度与BNS自交结实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温度走向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冬、春温度变化显著影响BNS结实率,暖冬和寒春易降低结实率,寒冬和暖春可提高结实率。这些结果对BNS的影响可能是,暖冬穗发育加快,进入感温期早,再遇正常年份或暖春,育性转换完成快,结实率高,反之结实率低。2014/2015年度属典型暖冬和寒春气候特点,故BNS结实率严重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NS的自交结实率与播种-抽穗的各积温因子均呈负相关,而与翌年3月1日-抽穗的平均温度≥15℃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15℃的累积日数呈显著正相关;BNS育性转换的温度阈值为12℃,15℃以上温度对自交结实率影响显著;用两个正相关显著的温度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BNS自交结实率。研究结果表明,15℃以上平均气温显著影响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平均温度≥15℃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15℃的累积日数是两个重要的BNS育性转换温度因子参数。  相似文献   
93.
土地利用方式对球囊霉素土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球囊霉素对维持土壤有机碳平衡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作用,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球囊霉素的土层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农田、人工草地、果园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壤球囊霉素.pH、速效磷、有机碳和蛋白酶活性,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球囊霉素土层分布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球囊霉素平均含量为1.41~3.18 mg·g-1,占土壤有机碳的6.98%~31.34%,是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碳库.土壤球囊霉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剖面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除撂荒地外,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降低趋势.土壤球囊霉素分别与土壤速效磷、蛋白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速效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土壤球囊霉素的含量和分布.土壤球囊霉素含量和土壤蛋白酶活性之间为间接相关关系,该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建议把球囊霉素作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生长状况和土壤生态系统波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4.
黑龙江省白浆土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个分布在庆安县、方正县、五常市、虎林市和尚志市各白浆土区的0~20cm土壤进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建立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指标体系,并划分土壤肥力等级,提出了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含量主要在138.3~220.3mg·kg-1,速效磷在20.6~32.5mg·kg-1,速效钾在120~183mg·kg-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相对产量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反映了土壤供肥能力,土壤供氮磷钾能力越高,不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越高;根据相对产量,将土壤肥力划分为5类;黑龙江省白浆土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磷钾素含量以中高等含量居多,随着土壤氮磷钾含量增加,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均呈现递减趋势,土壤养分含量和施肥量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为了丰富兰州地区湿地水生植物资源,从河北白洋淀地区引入水生植物14个品种,对其生态适应性和越冬性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根据引种植物在兰州地区的生长情况,制定了评价标准,最终筛选出了‘花叶水葱’‘花叶芦苇’‘水生鸢尾’‘菖蒲’‘慈姑’‘泽泻’‘红蓼’‘雨久花’‘水生美人蕉’(红花)和‘水生美人蕉’(黄花)10个适应力强和观赏价值高的水生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96.
研究目的是检测荷包猪FUT 1和Mx1基因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免疫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基因多态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指标白介素-4(IL-4)、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α-干扰素(IFN-α)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荷包猪FUT 1基因和Mx1基因Hin6I点酶切位点上显示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和AA型,在Mx1基因其他两位点处未发现多态性;荷包猪免疫指标IL-4、sIgA、IFN-α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大白猪(P<0.05),但抗性基因型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97.
在丹江口库区习惯施肥条件下,比较坡耕地不同轮作系统的作物生产力及农田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种轮作模式中,作物生产力水平以"小麦-玉米"轮作最高,生产效益以"油菜-玉米"轮作最高;农田产流量、土壤侵蚀量和磷钾养分流失量均以"小麦-玉米"轮作最小,"小麦-芝麻"轮作最大;而氮流失量以"油菜-玉米"轮作最小,以"小麦-芝麻"轮作最大。因此,"小麦-玉米"轮作为丹江口库区坡耕地适宜的环保型作物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98.
99.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高校设备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但目前的投入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是,各个高校的设备使用率较低,资源闲置。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如何提高现有设备使用效益,成为最有效的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文章根据云南大学教学科研设备使用情况,结合信息学院目前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及教学任务,探讨了一些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尤其探讨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益,特别是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建立共享平台,实行预约制度,充分体现了大型设备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刈割对羊草和全叶马兰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巴雷  王德利  曹勇宏 《草地学报》2005,13(4):278-281,312
研究刈割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强度越大,相对生长速率越大;留茬4.8和12cm之间差异显著;刈割改变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削弱种间关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刈割对羊草生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