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1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林业   923篇
农学   892篇
基础科学   647篇
  1421篇
综合类   6855篇
农作物   974篇
水产渔业   607篇
畜牧兽医   2394篇
园艺   1148篇
植物保护   75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738篇
  2020年   697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248篇
  2010年   1223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973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81.
利用渭北旱塬7年(1997~2003年)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苹果黑星病流行程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流行的因子,求得最优回归子集,包括4月和8月份的降水量、前1年12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1月和7月份的平均温度,建立苹果黑星病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以残差绝对值<0.5为统计标准,对1997~2003年苹果黑星病的流行程度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回测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82.
赵淼  田玉华  张敏  姚元林  尹斌  朱兆良 《土壤》2015,47(4):836-841
以稻麦轮作为对象,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和静态箱-化学发光法对太湖地区空白(不施氮肥)、当地常规(农民习惯管理方式)和保产增效(与当地常规相比,改善作物种植、水分和养分管理方式)3个处理下的氨(NH3)挥发和一氧化氮(N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保产增效措施对稻麦轮作NH3 挥发和NO排放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相比,保产增效在施氮量减少25%的情况下,总作物产量没有降低,且农学利用率提高了39%;保产增效NH3挥发量在稻季和麦季分别减少了26%和44%;保产增效在稻季NO排放量较低(0.75±0.03 kg N/hm2),与空白和当地常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麦季NO排放量则显著降低了49%。因此,保产增效措施不仅能保障高产和提高氮利用率,还能减少NH3和NO排放,值得在太湖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83.
农村户用沼气池是国家战略性惠农措施,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近年来,因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量沼气池闲置弃用,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如何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该研究从"沼改厕"的现实背景、发展现状和技术模式入手,通过"推广模式、推广方法、效益分析和管护机制"四个层面对四川省"沼改厕"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沼改厕"模式的推广应注意的问题,为农村"厕所革命"提供互补的改厕方式,也为"沼改厕"推广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84.
天然径流量是流域气候及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是流域水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深入探究长时间序列年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调控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基于黄河1470—2018年长时间序列天然径流量数据,综合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滑动平均法以及距平累积法揭示黄河549年间天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年天然径流量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随机特征,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5%及95%频率的年天然径流量分别为337.0亿m3和681.0亿m3。采用距平累积法可将黄河近549年天然径流序列以182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黄河年天然径流量以2.8年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23.8年、47.3年、5.6年、11.3年周期规律,出现该周期性规律主要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极移动振幅变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以本实验室构建的重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韧皮部特异启动子dENP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dENP。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O4介导转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Favorita,经过抗生素筛选,共获得转pBdENP和对照pBI121的抗卡那霉素马铃薯再生植株106株。通过PCR初步筛查,筛选出65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Southern blot对部分植株进一步分析,确证外源gus基因已经插入到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基因组中,插入拷贝数在1个或2个以上。对这些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进行GUS染色结果表明, dENP和CaMV35S启动子一样均能驱动gus基因的表达,前者仅在马铃薯的韧皮部内特异表达,而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为组成型性表达。GUS酶活力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dENP和CaMV35S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区别。以上结果证明dENP启动子驱动的外源基因在马铃薯中也具有韧皮部特异而高效表达的特征,从而可用于马铃薯抗病、抗蚜虫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986.
自10年前首次种植转基因植物以来,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些转基因作物中绝大多数品种具有抗虫基因能够增强作物对靶标昆虫的抗性。同时转抗虫基因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和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鉴于此,本实验开展了转Bt-cry1Ab基因抗虫玉米花粉  相似文献   
987.
土壤脲酶活性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的青紫泥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小区的研究方法,对不同供肥水平下水稻追施尿素后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土壤酶学的角度探讨了其氮素转化的深层机制。研究发现.土壤脲酶在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施尿素后3天内田面水中总氮、氨氮的浓度及氨氮/总氮比值达到峰值.且第二次追肥较第一次追肥后峰值低.随后急剧下降。5天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说明施肥后前5天是氮素大量且快速流失的关键时期,其流失以氨氮为主;土壤脲酶活性在第一次追肥后3~5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第二次追肥后脲酶活性增强幅度远小于第一次追肥.N270处理初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中氨氮/总氮的比值与土壤脲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脲酶在水土界面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抑制脲酶活性可能是降低稻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88.
鸡肉蛋白酶水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探索鸡肉酶水解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对鸡肉进行了水解试验,得出最优酶为木瓜蛋白酶;由此选用木瓜蛋白酶做正交试验,考察水解温度、时间、加酶量、pH值和固液比5个因素对酶水解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优水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7 h,加酶量2.4%(以鸡肉的质量百分数计),pH 7.0,固液比1∶4;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26.07%。在此基础上由试验数据推导出描述木瓜蛋白酶水解鸡肉的动力学方程,可为鸡肉酶解生化反应器的设计和鸡肉水解蛋白液或蛋白粉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9.
稻田氮素淋失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田玉华  尹斌  朱兆良 《土壤》2015,47(3):440-445
氮素淋溶是稻田氮素向周围水体迁移的重要途径,氮以NO3–-N淋溶的形式进入水体,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稻田氮素淋溶的损失已开展了许多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一。本文总结讨论了稻田土壤氮素淋溶的常用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溶液提取法、原状土柱法、土钻取样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法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分别对其优缺点以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计算氮素渗漏总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水分平衡法、达西定律法、小区渗漏池法和大型原状土柱等方法,以期为稻田氮素淋溶损失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0.
稀土镧对镉胁迫小麦遗传学防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为指标,应用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d对小麦幼苗的毒害及稀土La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Cd胁迫降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加染色体畸形率,且毒害效应与剂量和处理时间正相关。Cd胁迫下小麦根外观上呈现大量褐色斑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扭曲,生长延缓或停滞;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为高频率出现的微核及染色体滞留。La对小麦幼苗Cd污染具有防护效应,可使小麦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升高、染色体畸变率下降,且对微核的防护效应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