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91篇
  免费   2363篇
  国内免费   4116篇
林业   3766篇
农学   5053篇
基础科学   3112篇
  5917篇
综合类   12904篇
农作物   2044篇
水产渔业   1670篇
畜牧兽医   5420篇
园艺   1546篇
植物保护   2438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1367篇
  2021年   1714篇
  2020年   1599篇
  2019年   1520篇
  2018年   1106篇
  2017年   1636篇
  2016年   1418篇
  2015年   1931篇
  2014年   1830篇
  2013年   2247篇
  2012年   2603篇
  2011年   2786篇
  2010年   2537篇
  2009年   2343篇
  2008年   2264篇
  2007年   2191篇
  2006年   1957篇
  2005年   1706篇
  2004年   900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28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673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654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37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表现红心病的潍坊萝卜块根上得到一芜菁花叶病毒( Turnip m osaic virus, TuMV) 分离物(TuMV-Ra) , 通过RT-PCR获得了该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 基因, 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将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它20个TuMV萝卜分离物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TuMV-Ra与这20个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9% ~99.0% , 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8%~99.7%; 其中与中国浙江杭州萝卜的两个分离物HZLB1、HZLB2同源性最高,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7%和99.0%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和99.7%。TuMV-Ra与1999年从表现相同症状的潍坊萝卜得到的分离物CHINA-WF 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66% , 氨基酸同源性为96.53% , 说明病毒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异, 而且变异的位点主要在CP的N末端。将TuMV-Ra 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 + ) , 在大肠杆菌BL21 (DE3) 中表达出分子量为38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TuMV-Ra CP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992.
酚类物质与蝴蝶兰褐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个褐化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A1 (大白花红心) 、B3 (迷你型白花黄心) 和R4 (深红花红心) 进行了9种酚酸定性定量分析, 并研究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 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 在褐变过程中, 总酚含量越高, 褐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993.
 以3年生盆栽红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 ) /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 〕为试材, 研究了脱落酸、水杨酸和草酸预处理对叶片脯氨酸的诱导作用, 结果表明, 预处理第2天, 自然干旱效果还不明显时, 水杨酸预处理就使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了7.87%; 自然干旱、脱落酸、水杨酸和草酸预处理至第9天, 叶片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6.30%、110.67%、135.12%和115.96%; 预处理9 d后停止供水至第5天时,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86.77%、75.76%、79.04%和100.44% ,脯氨酸含量也明显提高; 停止供水至第10天时, 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5.33%、262.76%、92.32%和0。综合比较显示, 自然干旱、脱落酸、水杨酸和草酸预处理都可以通过提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增强苹果的抗旱性, 其中脱落酸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水杨酸, 草酸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  相似文献   
994.
葡萄实生树开花节位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分析了巨峰葡萄2年生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芽中内源赤霉素(GA3和GA4 + 7 ) 、吲哚乙酸( IAA) 、脱落酸(ABA) 、玉米素核苷(ZR) 和异戊基腺嘌呤( iPA) 的含量; 并对实生树自然条件下最低成花节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2年生巨峰实生树在20节左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GA3和GA4 + 7的含量随着节位升高而降低, ABA的含量却急剧增加, 但在第31~35节又降到很低;ABA /GA3和ABA /GA4 + 7在16~20 节前变化不大, 而在此之后, 都一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反映了以GA3或GA4 + 7为基数的比值, 可以更明显地反应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巨峰葡萄阶段转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蝴蝶兰组培中pH和温度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不同pH 培养基、培养温度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褐化率与PPO、总酚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培养基pH 6.5或培养温度20℃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在相同温度(25℃) 下, PPO活性、总酚含量高低并不与pH值大小成正比, 且褐化率与PPO无显著相关性, pH 5.0时,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在相同pH (6.0) 下, 温度越高, 褐化率越高, PPO活性越强, 总酚含量越高, 且20℃下, 褐化率与PPO、总酚含量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 30℃下,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6.
木瓜芳香物质固相微萃取GC - 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新鲜果实所特有的芳香物质组成研究较少。固相微萃取方法(SPME)对园艺产品挥发性成分分析〔1,2〕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阐明木瓜芳香物质化学组成及合理开发利用木瓜资源,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并结合GC-MS法对木瓜挥发性芳香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光皮木瓜(C.sinensis)2005年10月分别取自陕西杨凌及陕西白河,新鲜成熟果实,冷藏保存。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进样器,100μm 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使用前先将萃取头在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250℃老化30min,取2~3个木瓜置于密封的纸…  相似文献   
997.
桃离体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艳华  吴雅琴 《园艺学报》2006,33(5):1042-1044
 以简单玻璃化法为基本方法, 研究了影响桃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因子———低温驯化时间、蔗糖预培养时间、玻璃化液处理时间及化冻后植株再生条件; 建立了较为适宜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选择继代培养30 d的试管材料, 5℃低温驯化3~4周, 在含017 mol/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预培养2 d, 再经玻璃化液PVS3处理100 min后浸入液氮, 化冻后茎尖存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98.
菜薹无蜡粉性状遗传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又称菜心,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主要蔬菜之一.其商品品质重要性状之一是叶和薹无蜡粉有光泽.本试验初步研究了菜薹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999.
极抗枣疯病枣新品种‘星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星光’是从骏枣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高抗枣疯病新品种。在太行山枣疯病重发区, 将其高接到病树上能正常生长结果。‘星光’果实大(22.9 g) , 制干率高(56.4% ) , 既可直接作为抗病品种进行栽培, 也可用于染病植株和感病品种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1000.
赵燕 《中国果菜》2006,(1):32-32
番茄灰霉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栽培中,叶片、花和果实均易受害。叶片发病多自叶尖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斑浅色至黄褐色,后病部处于干枯并着生灰褐色霉;花发病时,造成烂花;果实发病以幼果受害较重,先从残留败花及柱头开始浸染,然后向果实扩展蔓延,导致幼果软膏,成熟前的青果上病斑水渍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