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将挖取的实生苗树桩和热研7-33-97芽接桩分别假植在砂床上和泥土床上,10 d、20 d后再种植,与当天挖取的橡胶苗树桩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30 d,在砂床上假植20 d的实生苗树桩和热研7-33-97芽接桩的出芽数、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说明将挖取的橡胶苗进行假植后再种植,与当天挖苗当天种植相比,不但没有降低成活率,还可提前出芽。  相似文献   
112.
母犬产后低血钙是以运动神经异常兴奋引起肌肉强直性痉挛为主要特征的严重代谢性疾病。多发于分娩后20—35d的哺乳母犬,大多数人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往往造成误诊。2007年6月28日,黄岩区西城张晓林饲养本地母犬,体重20kg,年龄3岁,产仔6头,产后30d发病。  相似文献   
113.
猪瘟,又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持续性和潜伏感染等形式。这些不同的感染形式既与毒株的不同有关,也与宿主有关。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非免疫猪可发病于任何季节。主要通过舐食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具和地面经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  相似文献   
114.
新型氮杂黄烷酮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取代肉桂酸和巴比吐酸在三氯氧磷、三氯化铝催化下酰化关环直接合成一系列新型氮杂黄烷酮衍生物5,7-二羟基-2'-氯代嘧啶氮杂黄烷酮等,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生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灭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5.
6种新型抗氧化剂及组合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DPPH·法测定6种抗氧化剂及组合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种抗氧化剂及组合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多酚、朝鲜蓟多酚和6%水溶性迷迭香提取液的IC50分别达到1.18、27.34μg/mL和0.23mg/mL,并且抗氧化剂浓度与其抗氧化活性间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抗氧化剂组合中茶多酚 TBHQ组合抗氧化活性最高,茶多酚 VC组合次之.  相似文献   
116.
当前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猪瘟(HC)流行有地区性零星散发为主,正规免疫的猪群常发,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高发,规模猪场猪瘟发病严重和通过生猪调购传播猪瘟的比例上升等特点;从临床上分析,猪瘟发病多的原因有存在一定的亚临床感染,流行毒株病毒变异,母源抗体干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干扰及其他原因等。应对猪瘟发病的新特点,防制上应采取加强猪瘟诊断淘汰隐性感染猪,利用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大免疫剂量维持群体均匀、稳定的抗体水平,实行定期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以及研制新疫苗、疫苗保护剂和增效剂,猪瘟检测新技术和抗病育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制猪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7.
猪支原体肺炎及其继发性疾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多为猪支原体肺炎继发猪巴氏杆菌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胸膜肺炎等细菌和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很多感染。详细介绍了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并总结了该病及其继发性的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8.
不同化控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降低藜麦倒伏率的有效农艺措施。本研究对比5种不同化控剂(多效唑、金得乐、矮壮素、缩节胺和乙烯利)和打顶措施对藜麦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田间栽培的藜麦对照(CK)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能够有效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2)喷施矮壮素和打顶措施能增加藜麦单株叶面积,分别较CK高18.2%和9.7%,缩节胺处理抑制植株叶面积的增长,较CK处理降低12.1%。化控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矮壮素效果最佳;3)打顶能显著促进一级分枝数的增加,但侧枝折断率较高,喷施矮壮素显著降低一级分枝数和侧枝折断率;喷施化控剂能促进植株茎秆增粗,且金得乐和缩节胺处理茎秆增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4)化控处理显著增加单株籽粒重和产量,以矮壮素处理下产量最高,较对照高114.7%;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打顶措施能显著提高藜麦千粒重。因此,喷施矮壮素能够显著控制株高,降低侧枝折断率,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可作为藜麦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究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进一步减灌节水的有效栽培措施,2013—2016年,以石麦15为试材,进行只灌底墒水、生育期不灌溉的贮墒旱作模式(W0)与现行春季灌2水的节水灌溉模式(W2)比较试验,研究2种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W0与W2相比,3年平均产量降低16.6%,主要是因为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库容降低,但千粒重明显增加;2)W0全生育期耗水强度较低,主要是拔节后耗水强度逐渐降低,其总耗水量比W2减少52mm;3)与W2相比,W0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开花前较多地利用0~1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成熟时耗水深度达到200cm,增加了对土壤深层贮水利用,麦收后多腾出土壤水分库容99mm,有利于接纳夏季降雨,减少汛期雨水损失;4)W0在减少灌溉用水150mm的条件下,获得6 600kg/hm~2以上产量,其水分利用效率与W2无显著差异,达到1.8kg/m~3以上。研究认为,在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推广贮墒旱作模式,并与节水灌溉模式合理轮作,能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并实现适度丰产和水分高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0.
【目的】通过测定先天性免疫效应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体外对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PBS(CT组,对照组)、Escherichia coli K88(EC组)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组)处理12 h,以及先用Lactobacillus rhamnosus预处理1 h,再用Escherichia coli K88处理12 h(LR-EC组)。试验结束时,收集各组的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TNF-α、IFN-γ、IL-1β、IL-6、IL-12、IL-8、IL-10,以及PGE2和 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CT组(对照组)可产生TNF-α、IFN-γ、IL-8和IL-10,几乎不产生IL-1β、IL-6和IL-12。与对照组相比,EC组TNF-α、IFN-γ、IL-8、IL-10及PGE2和 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且可大量产生IL-1β、IL-6和IL-12;LR组TNF-α、IFN-γ、IL-10及PGE2和 也极显著提高(P<0.01),IL-8显著增加(P<0.05),同样不产生IL-1β和IL-6,但可产生微量的IL-12(P<0.01);LR-EC组所有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6、IL-12)、趋化因子IL-8和PGE2均极显著高于EC组(P<0.01),但IL-10和 含量都显著低于EC组(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对生理状态下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刺激作用远低于病原菌,不会产生炎症反应,但可极大增强受感染巨噬细胞的促炎免疫应答水平,且可能具有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