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和掌握最近几年时间里辽宁省规模化猪场猪流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试验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对2019年3月~2022年6月期间在辽宁省沈阳、大连、本溪和铁岭四个城市的规模化猪场采集的572份猪血清样本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内,猪流感抗体阳性血清总数为304份,总血清阳性率达53.15%;2019~2022不同年份时间内,2009年甲型H1N1(pdm/09H1N1)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5%、12.30%、18.56%和16.22%,欧洲类禽型H1N1(EA H1N1)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04%、23.77%、13.17%和19.59%,经典H1N1(CS H1N1)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则分别为20.00%、26.23%、21.56%和20.98%;四个城市中沈阳规模化猪场中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72.09%,沈阳的猪场以EA H1N1亚型猪流感为主,本溪和铁岭的猪场以CS H1N1亚型为主,大连猪场则主要是pdm/09 H1N1亚型;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样本中仔猪的血清阳性率最高(78.65%),其次是保育猪(58.97%),而育肥猪的阳性率最低(37.61%)。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近年来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圆环病毒3型(PCV3)的感染现状,本研究采集2020年-2022年来自广西养殖场、生猪屠宰场及无害化处理点的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408份样品中,有731份PCV2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1.92%,471份PCV3阳性样品,阳性率为33.45%,有353份样品PCV2、PCV3均阳性,混合感染率25.07%。PCV2、PCV3普遍分布在广西14个地市,各地市感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养殖场、屠宰场及无害化处理点PCV2、PCV3风险较高,风险由低到高依次是养殖场、屠宰场及无害化处理点。从不同类型样品携带病毒的情况来看,淋巴结和脾脏最高,脐带次之,精液未检测出阳性。这些结果可为我区PCV2、PCV3的流行情况分析、采样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丹东地区选取白羽肉鸡2 200只对其进行禽流感及新城疫疫苗免疫,同时饲喂产朊假丝酵母菌微生态制剂。并对其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添加组2种疫苗抗体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微生态制剂添加组抗体持续时间及抗体滴度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目前贴壁依赖型细胞大规模培养的重要方法,其兼具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的优势,温度、溶氧浓度和pH等培养条件易控制,培养过程自动化、系统化,不易被污染。现就微载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动物细胞微载体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监所)引进2株BHK-21细胞系,传代扩增培养后液氮冻存,建立相应的细胞库;复苏细胞后对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染色体核型及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个来源的BHK-21细胞系均呈成纤维型,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呈S型;细菌、真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检查均为阴性;染色体为21对,二倍体均占主体;外源质粒在该2株细胞系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这可为开展BHK-21细胞系及口蹄疫疫苗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问卷的方法,从生产指标、成本指标、管理指标、疫病信息、免疫指标、环境指标等6个方面,对全省23家重点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摸清目前辽宁省种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方面的能力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全省种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总体上较为规范,在疫病防控上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科学管理、生态养殖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生猪规模化养殖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技术与养殖规模不匹配,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消毒问题展开了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和SimPlot(ver 3.5.1)软件对获得的24株PCV2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遗传变异和重组分析,并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PCV2广西株基因组大小均为1 768 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广西株与参考株PCV1~PCV4的相似性在44.7%~99.7%,与PCV3亲缘性最低;广西株为PCV2b和PCV2d型,PCV2d流行最为广泛;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显示,部分广西株存在重组事件;与疫苗株AY686764-PCV2b和HM641752-PCV2b相比,PCV2广西株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共有21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PCV2广西流行毒株以PCV2d型为主,部分毒株具有重组现象,部分位点发生独特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趋势明显。研究结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PCV2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为外来生猪疫病,其存在较强的传染性,发病后死亡率相对较高.在我国,非洲猪瘟会给生猪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和损失.与此同时,当前对于这一疾病尚无特效的疫苗进行防控.所以当前对于非洲猪瘟主要是凭借杀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等方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的生理代谢影响,寻找其最佳采收期,提高果品商品品质。【方法】以‘富平尖柿’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法,于10月13日开始,每间隔5日,采收一次柿果,直至11月3日,共采收5个批次,调查了不同采收期采收的柿果的色泽、单果质量、硬度、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总单宁、可溶性单宁、聚合单宁、原果胶、可溶性果胶、乙醇、乙醛含量及果胶酶、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分析了不同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的理化品质指标和生理特性影响。【结果】在试验采收期内,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富平尖柿’的绿色变淡,色泽变得更黄,单果质量增加,硬度降低,水分含量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呼吸强度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减少,聚合单宁含量增加,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多,果胶酶活性增强,乙醇、乙醛含量及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采收期延迟先增高后降低‘,富平尖柿’在霜降后5~10 d采收,各种理化品质较好,柿子能保持良好的硬度、色泽和内在品质。【结论】富平尖柿最适采收期位于霜降后5~10 d,此时采收的‘富平尖柿’色泽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适中,果品商品性指标较好,利于后期的运输保藏和加工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