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为了研究弗莱维赫牛和蒙贝利亚牛POU1F1-exon6多态性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其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各标记基因型与部分生长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个群体POU1F1-exon6基因存在2个等位基因A/G,基因频率分别为0.175 9/0.824 1,0.096 8/0.903 2;在该位点上,弗莱维赫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蒙贝利亚牛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2个群体中AA基因型体重均值高于AG、GG基因型均值(P0.05),GG和AG基因型个体腹围均值高于AA基因型个体均值(P0.05),但在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4个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OU1F1基因的A15636G位点可以作为牛的体重和腹围指标的候选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第二外显子(BoLA-DQB.exon2)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84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和130头三河牛BoLA-DQB.exon2基因的多态性,并用体细胞记数法检测乳房炎的感染情况,应用GLM模型分析BoLA-DQB.exon2的多态性与奶牛乳房炎的相关性。【结果】BolA-DQB.exon2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在感染乳房炎的中国西门塔尔牛中,EE基因型、E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在健康的中国西门塔尔牛中,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在感染乳房炎的三河牛中,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最高,而在健康的三河牛中,EE基因型、E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结论】BolA-DQB.exon2多态性与牛乳房炎的发生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在两个品种中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RA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在2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6种基因型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不一致(p<0.01)。在感染乳房炎牛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健康牛中BC基因型频率最高。据此推测,C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易感性有关,而B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体)(MHC)牛的BoLA (Bovine Lymphocyte Antigen,BoLA),又称白细胞抗原,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编码的BoLA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基因。DRA,DQB分别编码Ⅱ类抗原分子的α链和β链,其中DRA,DQB基因外显子2 (exon2)编码的抗原结合区在呈递抗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粮营养水平和品种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和小尾寒羊为父本,研究了夏洛莱羊(♂)×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和小尾寒羊(♂)×小尾寒羊(♀)3个组合的F1饲喂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后75日龄时羔羊的体重。结果表明:3个组合中,F1体型外貌均与其父本相似;饲喂高蛋白水平饲料的羔羊75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饲喂低蛋白水平饲料的羔羊75日龄体重(P<0.01);夏寒杂交羊和陶寒杂交羊的75日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夏寒杂交羊的75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1)。品种和饲料对75日龄体重也有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6.
17.
为分析绒山羊JAG1蛋白结构特征,及其在不同毛囊生长期中的表达模式,从阿拉善种羊场选择2周岁、体重相近的3只内蒙古绒山羊母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对绒山羊JAG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分析JAG1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利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结果表明,绒山羊JAG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相似性可达99.5%,JAG1蛋白信号肽位于第1~29个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剪切位点和一个跨膜结构,具有61个丝氨酸、26个苏氨酸、19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63个O-糖基化位点,6个N-糖基化位点,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在毛囊退行期(1月份)和休止期(4月份)未检测到JAG1蛋白的表达;生长前期(7月份)和生长期(9月份)在毛乳头细胞中表达。JAG1 mRNA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的4个时期均有表达,随着毛囊进入生长期JAG1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生长期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综上,绒山羊JAG1氨基酸序列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JAG1 mRNA在内蒙古绒山羊毛囊生长前期和生长期表达升高,为深入研究绒山羊JAG1基因对毛囊发育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酶,包括DGAT1和DGAT2两种;阐明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对于找到控制猪脂肪沉积能力的基因十分必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60,90,120日龄金华猪肝脏、皮脂和眼肉中DGAT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DGAT基因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二脂酰甘油基转移酶(acryl CoA: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在细胞甘油脂类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中心作用.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在60、90和120日龄,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l和2(DGAT1和DGAT2)基因在大白猪肝脏、皮下脂肪和眼肉中的表达特点,并将组织表达谱与肩部、6~7肋处、胸腰椎接合处和腰荐接合处4个部位的背膘厚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白猪DGA T1在不同日龄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DGA T2在60和90日龄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对不同组织DGA T1和DGA T2的表达量分析,DGAT1表达量在肝脏中最高,皮脂次之;DGAT2表达量在皮脂中最高,肝脏次之;眼肉的DGAT1和DGA T2表达量最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中DGA T1表达量与第6~7肋背膘厚(r=0.71,P<0.01)和胸腰椎接合处背膘厚(r=0.62,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皮脂中DGA T2表达量与前背膘厚呈显著的负相关(r= -0.46,P<0.05)、与第6~7肋背膘厚呈显著的正相关(r=0.49,P<0.05).研究结果提示,DGA T2基因在2个日龄的表达以及DGAT1和DGA T2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并且与部分背膘厚相关显著,可考虑将DGA T1和DGA T2基因作为大白猪背膘厚选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供电公司银电实时联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电企业尝试银行代收费,但由于受通信网络、软件技术等诸多因素限制,造成银行和企业间的数据不同步、重收、漏收、错账等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直接导致收费周期延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为了切实缓解回收压力,提高电费回收效率,简化电费收缴业务的中间环节,降低经营风险,供电企业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互联及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并运行了银电联网实时收费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