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大豆疫霉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大豆疫霉病害研究过程中,对大豆疫霉病菌的处理至关重要,大豆疫霉病菌存在分离纯化困难,转菌时易感染,保存周期短等实际问题,经过3年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建议。供大豆疫霉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近年新育成的大豆品系在长江流域大豆产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的新品系参加国家级大豆品种试验,对参加2016—2020年度长江流域大豆育种协作网国家联合鉴定试验(长沙点)的55个春大豆品系进行分析,研究各参试品系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产量等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5个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  相似文献   
13.
14.
陇东旱塬区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高产饲用甜高粱品种为目的,引进6个饲用甜高粱品种,比较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以及刈割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参试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力士鲜草产量以最高,与大卡以外的其他4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鲜草产量排序为大力士(80.27 t/hm~2)大卡(71.37 t/hm~2)牛魔王(64.53 t/hm~2)海牛(64.42 t/hm~2)绝佳(47.28 t/hm~2)蒙农青饲4号(46.45 t/hm~2);干物质产量尽管差异较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刈割次数对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刈割1次的产量(21.58 t/hm~2)高于刈割2次的产量(12.12 t/hm~2);刈割次数间鲜草产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刈割次数与品种间具有交互作用,其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力士刈割1次的鲜草产量为85.50 t/hm~2,干物质产量为30.99 t/hm~2,均高于其他品种刈割1次和2次的产量。综合分析,6个参试品种中草产量以大力士在刈割1次时表现最好,最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亚洲不同生态区水稻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生态区水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分化、群体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水稻起源及亲本遴选提供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119对SSR标记对太湖、黑龙江省和越南的440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在三个不同生态区中的太湖流域水稻中检测到783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9;在黑龙江水稻中检测到296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1;在越南水稻中共检测到37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这表明越南水稻和黑龙江水稻的多样性低于太湖水稻。特缺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黑龙江亚群(132),最少的是太湖亚群(4);特有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太湖亚群(284),最少的是黑龙江亚群(25)。从亚群间补充等位变异数来看:其补充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太湖亚群对黑龙江亚群的补充(447),最少的是黑龙江亚群对太湖亚群的补充(29)。利用Structure2.2软件将三个地区的440个品种分为7类血缘,发现每个血缘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耐盐碱胁迫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281个水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了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能力相关性状,选择260对SSR标记对基因组进行扫描,采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分析,利用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标记与幼苗耐盐碱能力进行关联分析;并以试验材料表型均值为对照,鉴别出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及载体材料。检测到15个与盐胁迫下种子萌发能力关联的SSR位点,其中第10条染色体上分别与标记RM184和RM171连锁位点的贡献率较大,达到29.51%和31.67%,优异等位变异RM184-211表型效应值最大为0.31,载体材料为‘滇屯502选早’。检测到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能力相关联的20个SSR位点,其中第3染色体与RM168和第4染色体与RM6314连锁位点的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39.17%和50.02%,优异等位变异RM6314-179表型效应值最大为0.58,载体材料为‘越6(N202)’。  相似文献   
17.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指2~6行大豆与2~4行玉米形成一个生产单元,利用在田间重复种植的模式,通过品种搭配、宽窄行带状配置、缩株保密等关键技术,实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各地可根据实际生产习惯、前后茬口搭配、现有农机具等,合理选择春玉米带状间作春大豆、春玉米带状套作夏大豆、大豆玉米间作混合青贮等模式在生产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5129,哈交20-5489,东农276,及一大批单抗灰斑病、疫霉根腐病的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即将推广的大豆新品种(系)对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1年对全省各大豆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系)在未审定推广之前统一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这些品种是区域试验正进行中的品种,抗病性鉴定可供推广参考。在151份品种(系)中鉴定出高抗材料2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17.22%,抗病材料14份,占供试品种(系)的9.27%,中抗材料3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23.84%。分生理小种测定发现有6份抗5个生理小种以上的品种(系)。统计分析表明,品种(系)的不同部位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结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试验是从1987-2000年14年间对黑龙江省各大豆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系在进入区试或生试阶段统一进行抗灰斑病鉴定。对供试的638份大豆品系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品系55份,抗病品系80份,中抗品系210份,感病和高感品系303份。对鉴定结果进一步分析看出,1994年以前的大豆新品系抗病性明显好于1994年以后的,1994年以前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的百分率分别为22.7%、11.2%、29%、37%;1994年以后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为0.2%、11.5%、38.7%、49.6%,其中高抗材料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中抗和感病材料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