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JN29-705-15和JL30-187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了目标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和叶面喷施法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性和灰斑病抗性,并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在大豆的叶、茎、根、籽粒中均有表达,二个株系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6.1、0.9/0.7、6.5/4.6和0.8/0.7;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JN29-705-15对疫霉根腐病抗性从感病提高到中抗,而JL30-187从中抗提高到抗病;hrpZPsta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也与抗灰斑病能力呈正相关,与病情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外源基因hrp ZPsta在大豆植株中的表达量与受体植株对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大豆主要病害双抗种质鉴定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2—2003年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新品种(品系)及一些国内外种质资源 进行灰斑病、疫霉病、镰刀菌根腐病、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鉴定筛选,从中鉴定出3份抗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 源,龙品8802、HR41和钢9491 - 2; 3份抗根腐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抗线2号、邓恩和大粒黄; 2份抗病毒病、灰斑 病的双抗资源,合丰44号和合丰45号。同时鉴定出一大批单抗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感疫霉根腐病的2个品种和一对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为材料,研究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防御反应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目的是明确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效果,鉴定矮秆突变体的抗性.酶活测定表明,接种使大豆叶片的POD和PAL活性显著增强,说明病原物诱导使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加BR接种处理(B P )比加BR不接种处理(B P-)的POD和PAL活性有一定的增强,表明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有一定的抗性效果;挑战接种鉴定表明,东农42属于感病,而东泽11属于中间类型,施加BR后对这两个品种的抗性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根腐病子叶接种法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子叶接种法鉴定了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湖北、以及四川的65个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情况.其中抗病品种11个,中间类型5个,感病品种49个.其鉴定结果与下胚轴接种法比较相同的有51个品种.经过DPS v7.05分析下胚轴接种法与子叶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经r×c独立性测验得到X2=1.46<X0 05,22=5.99,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子叶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此外还可以解决遗传分析上需要保存感病植株后代的问题,为遗传分析时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感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淑梅 《大豆科学》2007,26(5):744-747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常发生和危害较重的三种主要病害大豆灰斑病、大豆疫霉病和大豆根腐病进行了抗性鉴定方法研究概述.较系统的总结了作者从事研究工作的部分内容--抗性鉴定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病害较完整的鉴定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采用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研究,鉴定出2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它们是:东农03-8784、绥00-1053,占供试材料的2.78%.;鉴定出8份抗病大豆新品系,它们是:哈交20-5489、黑河00-1368、垦01-3273、农大05089、农大25146、农大25299、农大25710、绥99-3213,占供试材料的11.11%;45份中抗灰斑病的大豆新品系,占供试材料的62.50%;其它是感病或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7.
接种疫霉根腐菌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疫霉病害,对于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很少。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联系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键酶,对于植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关系,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接种24、48、72、96h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感病品种叶肉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但在抗、感病大豆品种中峰值变化幅度不同,表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法,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m8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55份大豆品种(系)进行疫霉根腐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6份材料表现为抗病类型,占鉴定总数的27%,106份表现为中间类型,占总数的30%。在所鉴定的品种(系)中,北京、浙江等省(市)抗大豆疫霉菌株Pm8的资源比较丰富;吉林、四川等省的抗性资源较贫乏。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l号生理小种后,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疫霉根腐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POD活性变化是不相同的,通过不同部位之间POD活性的变化来共同完成抵抗病原菌侵害的过程。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对2008~2009年从黑龙江北部、东部、中部、南部等大豆产区采集的典型大豆疫霉根腐病株和病土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4个大豆疫霉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毒力测定,将病原菌划分为10个毒力类型,在不同来源的发病样本范围内明确了不同菌株的毒力类型和分布.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鉴定了73个大豆品种对不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有29个品种抗4个以上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占鉴定总数的39.7%;在被鉴定的新品系中抗性表现最好的是07-1-1,它对1、3、11、21、24分离物均表现为抗病.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580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威胁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措施,本文就和品种合理布局密切相关大豆疫霉根腐病菌遗传多样性、无毒基因标记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定位和抗性资源的分子鉴定等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吉林、辽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病的抗病基因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评价了吉林和辽宁省49个主栽品种(系)对Phytophthora sojae13个不同致病型标准菌系的抗性。与鉴别寄主的比较分析表明,铁丰29,吉育67,沈农9号,吉育80推导含有Rps3a基因;铁丰31,吉育45,吉育90,九农34,铁豆42,铁豆43,铁豆44推导含有Rps3a和Rps1d双基因;辽豆18推导含有Rps3a和Rps1k双基因;辽豆17推导含有Rps1d和Rps6双基因;辽豆21,辽豆22和辽豆24推导含有Rps1a基因;九农29和九农35推导含有Rps1k基因。  相似文献   

14.
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鉴定85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在两次鉴定中有95.29%的大豆品种(系)表现一致的抗病或感病反应。本方法所获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利用注射器接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建议作为我国鉴定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测定和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它们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接种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97%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繁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该3种药剂能够明显抑制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值依次为0.1208μg/mL、0.1563μg/mL和0.3603μg/mL。浓度为10.0μg/mL时,对孢子囊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对卵孢子形成抑制率分别为64.5%、59.5%和55.0%。接种防治试验结果显示,以上3种药剂喷药后7d防效依次为73.4%、68.8%和60.5%,其余的5种杀菌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大豆疫霉根腐病(Soybean Phytophthora Root Rot)是我国一类检疫对象。近年,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检验技术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土壤检测、病植检测、种子检测等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