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正>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对养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新城疫的暴发流行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于疫苗的使  相似文献   
12.
1驱虫的方法1.1全群预防性驱虫。不要在寄生虫造成危害后才进行治疗性驱虫,要按程序进行全群驱虫,避免寄生虫的重复感染。1.2联合用药,综合防治。寄生虫的种类很多,药物的性能具有单一性,因此要采取联合用药,综合防治方法。1.3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合理控制群体大小和饲养密度,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2驱虫时机的把握和驱虫次数2.1秋冬季(9~10月份)驱虫有利于畜群安全越冬。3~4月份驱虫有利于复膘。2.2转群前驱虫,防止寄生虫交叉感染。2.3分娩前驱虫,减少分娩应激导致寄生虫感染机会。注意用药计量准确,要根据畜种的体质强弱而…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对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鉴定、电镜检查、包涵体检查、中和试验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犬瘟热的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国内外相继建立起CDV核酸杂交和RT-PCR诊断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经农业部调查研究,发现活禽交易市场是病毒感染人和家禽的主要风险来源,多项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活禽交易场所是禽流感等多种禽类病原的集中地〔1~3〕。目前,我国活禽交易市场经营还不规范,存在市场分散、卫生条件差、屠宰加工设施简陋等问题,疫病传播的潜在威胁时刻存在,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吴江区活禽交易市场的经营现状,分析了活禽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从环境中分离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采用以羽毛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筛选,结果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NJY1(CGMCCNo.2337)菌株.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析(Genbank登陆号:EU624205),该菌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相似性达100%,初步认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采用该菌株经过72h发酵,角蛋白降解率达72.5%;2%羽毛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5.2 mg/ml.该试验为微生物发酵降解羽毛粉,生产高质量的蛋白饲料提供了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为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猫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危害我国家养、圈养、野生和经济猫科动物的主要传染源,每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是涉及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结合本职工作,分析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过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法制等方面探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于鹅耐粗饲、疫病少,同时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因此鹅的饲养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养鹅规模的不断发展,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评估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将896头13周龄平均体重为42.77 kg的商品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及原料粉碎粒度(500和1000 μm),整个试验为期8周。结果:粉料组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较颗粒料显著提高3.77%和3.68%(P<0.05),同时500 μm粒度组育肥猪日增重较1000 μm显著提高5.48%(P<0.05),但料重比显著降低6.29%(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颗粒料组育肥猪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粉料组显著提高3.18%(P<0.05),但粉碎粒度及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的交互作用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育肥猪干物质、粗蛋白质、氮排泄和氮沉积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颗粒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育肥猪屠宰率、背膘厚度、胃肠道、腿肌和腰肌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颗粒形式及原料粉碎粒度对育肥猪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采用颗粒料饲喂育肥猪可提高饲料效率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原料粉碎粒度为500 μm时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关键词]加工方式|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