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1.
鸭球虫病在美国、荷兰、英国、东德、匈牙利、日本和苏联等国均有发现。我国殷佩云等(1982)报道北京地区家鸭球虫病,并对北京鸭感染球虫的种类、致病力,内生发育及药物疗效等作了研究。广东尚未有鸭球虫病例的报道。作者于1985年10月对我校鸭场的球虫病进行了诊疗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2.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传播快、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13.
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单股环状DNA病毒,为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1]。PCV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两者的细胞培养物均不产生细胞病变。PCV2首先由Allan等[2]从患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中分离到,被证明为PMWS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14.
从广东地区鹅群采集的咽喉拭子中分离到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并命名为A/Goose/Guangdong/A11/2016(H9N2)(GS/A11)。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病毒的全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S/A11的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333PSRSS↓GL340,无连续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特征;GS/A11上的Q226L突变提示结合人α-2,6唾液酸受体的能力增加;M2蛋白中出现了与金刚烷抗性相关的S31N突变。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病毒为三元重组基因型。为了解H9N2亚型对鹅的致病性,以106×EID50剂量经静脉注射6周非免疫鹅,攻毒显示,攻毒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局部器官感染,可经喉气管和泄殖腔排毒。研究提示,该株H9N2亚型AIV对鹅无明显致病力,但感染后可持续排毒。该现象为流感病毒在鹅及其他禽类中流行并发生基因重组提供了机会,故应加强鹅H9N2亚型AIV的检测及分子遗传的演变监控。  相似文献   
115.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番鸭细小病毒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引起幼龄番鸭的一种新的番鸭疫病。该病于1980年在中国首次报道。本病因日龄不同而异,3周龄以下的雏番鸭主要是急性感染,主要症状是喘气、厌食、腹泻、脱水、迅速消瘦、死亡率高,特征病变是胰炎、肠炎和肝炎。3周龄以上的番鸭主要是慢性感染。雏番鸭细小病毒怀小鹅瘟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其理化特性和基因组结构非常相似,常规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雏番鸭细小病毒与小鹅瘟  相似文献   
116.
1型鸭肝炎病毒R株全基因组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1型鸭肝炎病毒(DHV1)毒株R全基因组,建立鸭肝炎病毒1型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测定DHV1毒株R全基因组,以3D为靶基因序列的引物P1和P2,P3 和P4进行巢式PCR,引物F和R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其它GenBank上发表的DHV1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2%~99.2%,编码聚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8.8%,表明DHV1-R株与其它DHV1毒株之间病毒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同源性。基因组结构5′UTR-VP0-VP3-VP1-2A1-2A2-2B-2C- 3A-3B-3C-3D-3′UTR在遗传进化关系上与副肠孤病毒属(Parechovirus)亲缘关系较近。参照鸭肝炎病毒1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PCR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 结果表明巢式PCR敏感性为6 pg•ml-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确定特异性产物的Tm值,同时做普通RT-PCR。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产物的Tm值为85.6℃,最低能检测到含0.015 fg•μl-1 阳性质粒标准品。【结论】建立的巢式PCR与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方法显示了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为鸭肝炎病毒1型的临床检测和流行情况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7.
Ⅰ型鸭肝炎病毒R株VP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克隆了DHVI-R株VP1基因,分析其与目前GenBank上发表的DHVI VP1基因的遗传变异,发现DHV I-R株与GenBank上发表的其他中国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92.2%~100%,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0%~100%,变异程度不大.但各毒株的亲缘关系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8.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增强剂是指单独或同时与抗原使用时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其高效、稳定、无毒的优势,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将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本文概述了8种常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它们分别进行分析评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9.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69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磺胺药的耐药性,PCR检测了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SulⅢ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75.4%的受试菌株对磺胺异恶唑产生了耐药性;耐药基因SulⅡ检出率最高(79.7%),其次是耐药基因SulⅠ(33.3%),未能检出耐药基因SulⅢ。提示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猪TNF-α竞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TNF-α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402 bp的部分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构建成含TNF-α部分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利用反向PCR技术构建与扩增402 bp片断共用同一对引物,但缺失137 bp的竞争重组子.通过重组质粒与竞争重组子竞争定量PCR方法(qc-PCR),建立猪TNF-α的标准竞争曲线和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