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4篇
  13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01.
变流量冷冻水系统温差控制法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末端设置通断控制阀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温差控制下的水力特性,并结合风机盘管与房间的非线性换热耦合特性,进一步探讨了温差控制的适用条件以及变温差控制温差值的设定方法。结果表明:末端设置通断控制阀的系统,当管网整体负荷分布均匀且各开启用户的负荷变化规律相近时,温差控制同样是较为适用的,此时系统的水力失调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较小;采用变温差控制时,仅以不同的总负荷率分段设置温差值,并不能获得良好的室内温湿度控制效果,建议以优先保证风盘除湿能力和室内干球温度为原则设定温差值,相比于目前的方法,在同等的室内相对湿度波动下,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6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夜蛾类害虫逐步成为多种蔬菜的主要害虫,且有大范围爆发的趋势。该类害虫发生量大,抗药性强,防治难,已成为福州市蔬菜无害化生产的严重障碍。为了探讨该类害虫的控害技术进行了福州菜区夜蛾类害虫为害、发生和防治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03.
饲料中霉菌毒素与脱毒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霉菌毒素对饲料工业的影响,它的产生条件,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及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介绍了霉菌毒素脱毒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特别是对各种霉菌毒素物理脱毒剂即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脱毒效果与脱毒机理、改良方法进行了讨论,针对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脱毒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4.
为了解岱衢洋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团队分别在2010年5月—2012年2月春、夏、秋和冬季,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此海域开展了8个航次调查。共采集到鱼卵1 042粒,仔稚鱼2 055尾,隶属于10目19科37种。鱼卵优势种为扁舵鲣和小带鱼等;仔稚鱼的优势种为鰉、鳀和中华小公鱼等。调查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是8.40粒/100 m3,仔稚鱼的平均密度是14.85尾/100 m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1年春、夏季4个季节之间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鱼卵、仔稚鱼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匀,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得出,与鱼卵、仔稚鱼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和海水悬浮物。研究表明,春、夏季是岱衢洋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该海域是鳀、扁舵鲣、中华小公鱼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育幼场。  相似文献   
605.
浙江省沿岸春秋季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瞿俊跃  方舟  张洪亮  周永东  梁君 《水产学报》2020,44(8):1317-1328
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长蛸。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6.
农药在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由于其活性成分理化性质不稳定和施药过程不合理导致有效成分易降解或流失,常规农药剂型有效利用率只有20%左右,同时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和环境条件影响大等问题。纳米农药控释剂作为当前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基于纳米分散制备技术和药物载体控制释放特性,将纳米技术和农药特性、防治对象、施药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农药制剂活性成分损失严重和农药制剂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使活性成分能够根据防治剂量的要求,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持续稳定的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虫。本研究综述了纳米生物材料应用于纳米农药控释剂研究进展,并对纳米农药控释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7.
3月11日,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市林业产业座谈会,这是巴市林业发展史上召开的第一次专门研究林业产业发展的会议。  相似文献   
608.
半定量风险评估是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式进行的风险评估。为规范福建省奶牛场和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开展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风险评估,提供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奶牛场布病风险评估方法,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步骤,通过文献查阅,收集专家经验,拟定各种奶牛场布病传入和场内传播风险因素,生成电子问卷后,邀请国内44位兽医流行病学领域或实践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采用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赋值,并确定传入风险与场内传播风险的权重,同时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经综合分析后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奶牛场布病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期为福建省控制和净化布病,建立奶牛布病无疫小区提供规范性的技术依据和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609.
在禹城地区进行了28个优质早熟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适于当地直播种植的优质品种。生育期调查表明,盐粳321、通育413、通禾861、通禾829、通禾868、CH1212、吉粳816、吉粳830、吉宏6号等9个品种抽穗较早,熟期适当。其余19个品种表现晚熟、灌浆慢,不能正常成熟。测产结果表明,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等6个品种产量超过400 kg/667 m2。品质分析表明,吉宏6号、通育413、吉粳816、吉粳830、通禾829、通禾868等6个品种食味值达到80分及以上,吉宏6号、通育413食味值最高。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分析,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吉粳830比较适合在禹城地区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610.
为了解牛流行热病毒及细菌混合感染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该文采集疑似发病奶牛鼻腔棉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牛流行热病毒RT-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发病奶牛混合感染牛流行热病毒、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这在临床中极少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灵敏的抗生素治疗,发现发病牛治疗中使用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等效果较好。可见,感染牛流行热病毒的牛只可能同时感染其他细菌,通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