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斑腹刺益蝽 (Podisusmaculiventris)抗真菌肽Thanatin是目前发现的 6种昆虫抗真菌肽之一 ,对真菌具有广谱的免疫诱导杀菌活性 ,由 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根据已报道的抗真菌肽Thanati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推导出cDNA序列 ,采用基因片段合成结合PCR扩增的策略 ,获得大量完整的Thanatin基因片段 ,通过T A克隆法克隆至pGEM TEasy载体 ,进行测序 ,结果证实合成的Thanatin基因与预期设计的完全一致。然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2 1d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 ,采用RNA DNA点杂交和RT PCR检测具Thanatin基因插段的RNA转录表达活性 ,初步结果显示该融合表达产物对烟曲霉菌 (Aspergillusfumigatus)和绿色木霉菌 (Trichodermariricle) 2种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家蚕血细胞系BmHc对脂多糖(LPS)和20-羟蜕皮酮(20E)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家蚕的细胞信号转导及外源基因在家蚕血细胞中的表达,用TC-199培养基建立起一个血细胞系BmHc。BmHc细胞系由原血球、小球细胞、颗粒细胞和浆细胞等血细胞组成,细胞倍增时间约30 h。脂多糖(LPS)刺激血细胞合成抗菌蛋白和多肽,启动细胞吸收Ca2+参与细胞的增殖。用Flu-3 AM处理细胞30 min并结合TCS-SP2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对Ca2+的分布、定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Ca2+主要分布在原血球和颗粒细胞的膜表面,但有部分荧光分布深入到原血细胞核,显示细胞核参与了钙信号的转导途径。同等条件下,用20羟蜕皮酮(20E)处理仅可见轻微的荧光反应。LPS激发并打开了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在培养基内加入20E引起的Ca2+浓度变化相对较小,因此,20E不是细胞膜上Ca2+通道的有效激发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家蚕在变态期不同发育时段中肠组织蛋白表达差异的信息。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从家蚕吐丝前1 d到化蛹72 h的中肠蛋白分离到相对明显的16条泳带,其中分子量约为30、45、70 kD的蛋白组分含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分子量约为50、60、62 kD的蛋白组分在不同时期存在着显著的表达差异。进而通过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家蚕中肠组织蛋白的表达种类和差异蛋白数目的变化在化蛹1~3 d非常明显:蛋白表达种类的变化呈现2个高峰,分别为化蛹0 h和化蛹41 h;差异蛋白数目的变化呈现3个波峰,分别在吐丝98 h至化蛹0 h、化蛹30~41 h和化蛹41~58 h。在化蛹1~3 d,这种显著峰值变化的时期刚好与家蚕中肠组织发生旧肠壁细胞退化死亡和新生肠壁细胞分化增殖的盛期相吻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蚕中肠组织在变态期活跃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以大肠杆菌诱导的柞蚕蛹免疫血淋巴为例,介绍一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的凝胶原位检测抗菌活性组分的生物自显影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鉴定各种不同生物体来源的样品中起活性作用的抗菌蛋白或抗菌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上簇环节进行技术革新,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在熟蚕前12小时给蚕儿添食,能使熟蚕齐一,增强其趋光性和活性,自动登簇快;未熟蚕继续食桑,不登簇,病蚕不登簇,减少窝边茧、污染茧、增加上茧,达到省工、省力,提高工效增加生产效益;对茧质和丝质不但无不良影响,而且有提高茧丝质量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文章从家蚕生产入手,通过统计砷、镉、铅等重金属物质对家蚕的毒害,从影响细胞凋亡和破坏抗氧化防御系统两方面解释了重金属对家蚕的毒害机制,并通过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判定毒害的程度;另一方面,还系统阐述了大气氟化物对于家蚕的毒害机制以及家蚕体内耐氟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对家蚕的中毒机制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家蚕滞育卵冷藏随时孵化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卵滞育后入库冷藏,若还未解除滞育前,难以中途出库应用于生产,使蚕种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家蚕滞育卵冷藏随时孵化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段高温人工孵化法可使滞育卵入库冷藏后10—60天随时出库利用,其实用孵化率均达90%以上,对幼虫的体质和茧质不但无不良影响,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低温诱导家蚕Bombyx mori滞育发生时蚕卵蛋白质修饰的差异,为后续深入探究昆虫滞育诱导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饲养二化性家蚕品种,筛选出稳定的受高、低温诱导滞育发生的家蚕品系。以此为材料,分别于25和15℃孵化蚕卵,敏感期和点青期取样进行表观遗传学研究,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修饰的差异。【结果】高温(25℃)组蚕卵蛋白的甲基化修饰水平始终高于低温(15℃)组,点青期有显著差异;高、低温处理组之间的乙酰化修饰水平一直差异显著,在点青期高温组显著低于低温组;低温组的泛素化修饰水平始终高于高温组,尤其是发育前期;磷酸化修饰水平整体较高,但高、低温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丙二酰化在高、低温处理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琥珀酰化的修饰水平始终较低,在发育后期有明显的差异修饰蛋白出现。【结论】蚕卵在25℃催青过程中蛋白质泛素化和乙酰化修饰水平与15℃低温组在全时期都存在显著差异,甲基化修饰水平在点青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甲基化、泛素化和乙酰化修饰在家蚕早期滞育诱导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蚕体解剖生理实验是蚕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变化,作者对本实验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做到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验证与综合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实验教学更生动易学,取得理想效果。本文的理论和实践可作为其它实验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大肠杆菌诱导的柞蚕蛹免疫血淋巴为例,介绍一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的凝胶原位检测抗菌活性组分的生物自显影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鉴定各种不同生物体来源的样品中起活性作用的抗菌蛋白或抗菌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