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甘薯花青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紫甘薯中花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定量检测方法。使用盐酸水溶液超声提取紫甘薯花色苷,沸水浴将多种花色苷水解为花青素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检测器对紫甘薯中主要花青素矢车菊和芍药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线性范围0.0454~90.8μg/mL,仪器定量限26.7 ng/mL,仪器检出限8.0 ng/mL,方法检出限0.80 mg/kg,日内RSD 1.8%,回收率97.8%~100.7%;芍药素线性范围0.0420~80.4μg/mL,仪器定量限24.7 ng/mL,仪器检出限7.4 ng/mL,方法检出限0.74 mg/kg,日内RSD 2.4%回收率93.7%~95.5%。该方法便捷准确,可将紫甘薯及其他作物中复杂花色苷水解为花青素单体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2.
研究绿色食品体系中对转基因技术(产品)的限制性要求,针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是否在生产中违规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生产资料或原料这一监测空白提出了对策,并对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监测体系提出了建议,以促进绿色食品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饮食中酚酸类营养成分的重要来源。建立稻米中酚酸类化合物鉴定与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深入了解和挖掘稻米的功能性营养。【方法】采用UPLC-MS/MS法对四川收集的白米、红米、紫米和黑米等14份材料中的19种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优化碱水解、酸水解和净化萃取方法等前处理条件,同时优化色谱柱、流动相条件和质谱条件,并采用电喷雾电离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最后利用优化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糙米样品中的游离型、可溶性酯型、可溶性糖苷型、不溶性结合型和不溶性糖苷型酚酸的含量。【结果】通过对前处理条件的比对优化,获得的最优条件为:在含1%抗坏血酸和10 mmol·L -1 EDTA的2 mol·L -1 NaOH浓度下碱水解4 h,在1 mol·L -1 HCl溶液下酸水解1 h;所有净化萃取都使用含0.2% BHA的乙酸乙酯;采用HSS T3色谱柱,乙腈-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除反式肉桂酸采用正离子模式,其余均为负离子模式,各化合物峰形好、分离度和灵敏度高。19种酚酸的线性范围良好(R 2≥0.9997),检出限在0.023—4.728 μg·L -1,定量限在0.076—15.759 μg·L -1。19种酚酸游离型酚酸提取回收率为55.3%—98.0%,18种酚酸(绿原酸除外)的碱水解和酸水解回收率分别为90.8%—103.1%、51.7%—100.3%。该方法测定的14份稻米中共鉴定出14种酚酸,定量的有12种,酚酸总含量范围为356.3—1 234.5 mg·kg -1,含量较高的有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4-香豆酸、芥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其中原儿茶酸和香草酸主要存在于紫米和黑米中,主要为不溶性结合型、可溶性酯型和可溶性糖苷型酚酸。【结论】该方法准确且灵敏度高。在提取和测定过程中保护剂的加入能有效抑制酚酸的降解,增加游离型和糖苷型酚酸的鉴定与定量分析,能更精确、全面地呈现出稻米中酚酸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4.
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5(ZGK 9822)和鄂抗虫棉1号(GK 19)为研究材料,对叶片的不同组织、同一样品不同的冻存时间和同一样品不同研磨程度的Bt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叶片不同组织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叶脉Bt蛋白表达量略高于叶肉和叶柄的Bt蛋白表达量;转基因抗虫棉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和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鄂抗虫棉1号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冻存90 d样品与冻存30 d、60 d样品差异显著,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研磨程度对转基因抗虫棉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和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都存在影响,其中差异最大的为鄂抗虫棉1号,200目试样比50目试样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上升了56%,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上升了38%。  相似文献   
25.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甘薯叶综合开发和干燥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薯品种‘台农71’和‘胜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60℃/50℃/40℃热风干燥共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总酚、总黄酮、绿原酸类成分、β-胡萝卜素、维生素D3、维生素E、抗坏血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和外观色泽(叶绿素、色值)的影响,并分析各功能成分间及功能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甘薯叶中检测到的游离酚酸主要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中功能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冷冻干燥下,‘台农71’叶片中游离酚酸总量最高,达到38.4 mg·g-1DW,是其在60℃热风干燥下含量的25.6倍。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叶片中总酚、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差异相对较小,但都显著高于60℃/50℃/40℃ 3种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下,两个材料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3种热风干燥的1.7—5.3倍和1.7—3.8倍。抗坏血酸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有较好的保留(175.3—441.1 mg/100 g DW),而在热风干燥中含量极低(3.4—5.7 mg/100 g DW)。维生素D3α-生育酚在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甘薯叶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的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显著高于3种热风干燥。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总绿原酸、维生素D3α-生育酚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甘薯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各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留甘薯叶中总酚、绿原酸及衍生物、黄酮、维生素D3α-生育酚、抗坏血酸等功能成分,使叶片干燥后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蒸干结合热风干燥具有成本低和耗时短的优势,是实际生产应用中干燥保留甘薯叶多酚和黄酮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及进出口的几大类农产品转基因现状及建立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体系的可行性,研究了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体系的技术支撑条件,初步提出了绿色食品转基因监测的范围和方向,以完善绿色食品监测体系,促进绿色食品发展。  相似文献   
27.
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以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品系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28.
在利用Baird-Parker(BP)琼脂平板培养基分离牦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分离得到经基质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为沃氏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对其进行生化鉴定和抗生素药敏及抑菌实验,同时对牦牛乳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具有沃氏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对大部分抗生素极敏感,仅复方新诺明对其没有抑制作用;牦牛乳样品均为抗生素残留阴性。虽然在牦牛乳中检测出了条件致病菌沃氏葡萄球菌,但因乳样品来源的环境纯净使其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